幼鱼保护被视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的重要举措。此前,一批“娃娃鱼”“子孙鱼”刚刚孵化就被捕捞,作为饲料或鱼粉低价处理,对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今年3月29日至4月29日,我市曾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幼鱼保护执法检查行动,累计开展150次检查,参检人数1193人次,检查渔船402艘,清理取缔、没收“一电四网”违禁渔具4580顶,查获相关违规案件61起。按照5月19日全省“打好取缔禁用渔具、保护幼鱼资源攻坚战”视频工作会议部署,我市启动了“最严”幼鱼保护执法工作。
昨天上午,省督查组来到了苍南县浙福边贸水产城等地开展实地检查。“前几个月市场里就有宣传,要做好幼鱼保护。”水产经纪人易际练介绍,自家一天能销售500至1000公斤带鱼,每条体重基本在半斤以上,不存在销售幼鱼的情况。在苍南东兴鱼粉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正五表示,企业制作鱼粉的原料以废弃的鱼头、鱼尾为主,坚决不收购幼鱼做原料。在苍南县渔政码头,执法人员对连日来查获的220多顶违禁渔具进行了集中销毁。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常务副总队长张友松介绍,从码头到市场、鱼粉厂等产业链的督查情况看,温州目前的幼鱼保护工作比较到位,接下来还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一经发现违法违规情况,要追查到底。
据悉,我市在此次全省幼鱼保护攻坚战中立下了“军令状”,要至少检查渔船200艘、清缴违禁网具1000顶、查获相关违规案件100件。“攻坚战启动以来,我们已经联合工商、边防、海警等部门,开展了海陆执法检查。”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陈元武介绍,我市将严格按照全省“十个一律”要求,只要发现非法捕捞、违规销售幼鱼,立即追根溯源从严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撤销执照、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还将移送司法机关。攻坚期内,我市5艘300吨级渔政船将在海上不间断巡查,其他执法船艇将在近海和港湾开展检查。
除幼鱼保护工作外,省督查组还对我市伏休管理、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加强渔业安全生产、严格渔船建造监管等工作进行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