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渔民转产转业闯出致富新路

2016-03-10 苍南新闻网
[导读]据了解,苍南县按照省政府“打击一批、上交一批、转产一批”的整治思路,坚持堵疏结合原则,强化载体推动和政策扶持,一手抓打击整治,一手抓转产转业,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持续帮助渔民实现有效转产转业。

  以前开着无证无照的渔船,搞了十几年的近海捕捞,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近几年在政府的动员和扶持下,转为紫菜养殖,有了近百万元的好收成,也建起新房搬进了新家。昨天,赤溪镇紫菜养殖户方跃贵谈起渔民转产转业时深有感触的对记者说。据了解,我县按照省政府“打击一批、上交一批、转产一批”的整治思路,坚持堵疏结合原则,强化载体推动和政策扶持,一手抓打击整治,一手抓转产转业,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搭建平台、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持续帮助渔民实现有效转产转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方跃贵告诉记者,和海边的许多同龄人一样,打从十二三岁起,他就从事近海捕捞,但海路一直不大好,收成也极为不稳定,上头对无牌无证无照的“三无”船只整治抓得非常紧。前些年他转产转业,开始大面积搞紫菜养殖。前年的大丰收,让他有了60多万元的好收成,这比捕捞业好多了。言语间,方跃贵对转产转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我县海域面积3783平方公里,有4个渔业镇、70个渔业村、20多万渔区人口。受“靠海吃海”传统思想的影响,沿海群众建购涉渔“三无”船舶从事渔业生产,全县有“三无”渔船2018艘,总数占全省近1/6,温州市的1/2。2014年开展“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以来,我县积极响应、自我加压,已于去年5月18日全面完成2018艘“三无”渔船取缔任务。

  借势借力,实现小型渔船批量转产;因势利导,创新渔乡小镇转产模式;开渠引流,提升资金要素支撑效益。2014年以来,我县进一步创新思想,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服务引导,稳步推进转产转业工作。早在2014年10月份期间实现全县481艘生计渔船转产转业,为全省“三无”渔船转用养殖渔船、休闲渔船等最多的沿海县,其中转为养殖用船438艘,转为休闲渔船等37艘,转为护渔护礁船2艘,转为海洋牧场管理船2艘,使全县近1/4生计渔民得以就地就近转产转业,为我县渔民转产转业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我县168.8公里黄金海岸线自然景观优势,全县各沿海乡镇大胆创新思路,进一步开发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产业,为渔民搭建了转产转业平台。如引导马站后槽村利用当地依山傍海和大海滩的旅游资源,通过众筹模式建成后槽海螺度假村,当地27名“三无”渔船渔民在拆解渔船后,以补助款为基础全部出资入股,共同参与经营维护,目前经济效益初显。日前,记者还从县海洋与渔业部门获悉,“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局共争取上级资金补助6733.9万元,是省内获得补助最多的重点县。

  截至目前,我县已发放渔民转产转业补助1324.5万元,惠及渔民2649人,发放主动上交船体补助2943.39万元。另悉,2015年全县共发放渔船功率组合低息贷款452笔、3.47亿元,鼓励、引导渔民通过先融资后贷款形式购置渔船合法生产。经统计,截至目前我县从县外购入渔船70艘,其中有一半以上为原“三无”渔船渔民购置。

  县海洋渔业部门在积极引导渔民多方分流转产的同时,坚持上门帮扶,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去年共邀请省科研所专家25人次,组织渔技人员325人次,对紫菜的出苗病烂、大黄鱼小瓜虫病、贻贝受赤潮危害、养殖尾水处理等上门服务,为全县渔业转型升级和渔民转产转业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记者 方耀星)

责任编辑:wuchunjun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