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温籍47位抗战老兵再聚首:铁马冰河话当年

2015-09-04 温州网–温州日报
[导读]7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参军抗日,保家卫国。如今,他们双鬓花白,步履蹒跚,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双眼依然透出军人的刚毅。昨天,47位耄耋老兵再聚首。谁说英雄迟暮?当他们集体敬军礼时,当他们吟唱起《松花江上》时,斗志依旧昂扬。
47位老兵,你们都是国人心中永远的英雄。
两位老兵一落座就聊起了当年从军抗日生涯。
当年的战友喜相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老兵胡景濂观看大阅兵直播激动落泪。
当年同在浙江保安团的战友,在70多年后重逢,倪丕银和张启茂两位老人老泪纵横。
三位老兵向胜利致敬。

  70多年前,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参军抗日,保家卫国。

  如今,他们双鬓花白,步履蹒跚,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但双眼依然透出军人的刚毅。

  昨天,47位耄耋老兵再聚首。谁说英雄迟暮?当他们集体敬军礼时,当他们吟唱起《松花江上》时,斗志依旧昂扬。

  老兵:胡景濂1922年出生

  抗战经历:1937年9月,考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武昌),就读军需训练班。为了能在正面战场杀敌,1939年初考入飞行军士官学校,学习4年,飞行300小时,1943年底毕业,分配到新疆伊犁空军教导队。解放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教练员。

  现状:居住于温州市鹿城区,离休。

  感言:对这次阅兵非常期待,1949年阅兵,我曾经参与过空军检阅地面工作,这一晃也是6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我多大年纪,只要还走得动,说得了(话),我依然愿意为大家讲当年怎么打鬼子,唱《太行山上》。

  老兵:吴尚志1916年出生

  抗战经历:1935年春,报考中央军事学校军官训练团。1937年7月7日,成为黄埔军校十六期学员。1941年,参与上高会战,由原第三战区直属陆军九十一军教导团独立营少校营长改任独立营指导员,并任敢死队队长,成功偷袭日军指挥所,左腿负伤。

  现状:现居苍南龙港镇,膝下有二子四女,子女孝顺,身体康健。

  感言:你看到我戴着的徽章了吗?我有五枚徽章。虽然很多能证明我抗战经历的东西都没了,但时隔多年,仍有这么多人记得,愿意承认我,还能和老战友聊天,我很高兴。其实牢记历史,并不仅仅是记住我们这些“老家伙”,而是能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国富民强,不受屈辱,这才是最重要的。

  老兵:潘庭槐1922年出生

  抗战经历:1937年12月,潘庭槐被分到江西铅山宪兵15团3营8连。1945年,潘庭槐任宪兵15团3营8连少尉排长,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心军校礼堂内,参加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现场安保工作。

  现状:早年领养一子一女,现在居住在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子孙孝敬,家庭幸福。

  感言:我前不久去了北京、南京,看了卢沟桥、南京“总统府”旧址,去当年我住过的地方看了看,很多东西都还保留着,还遇见了以前的老战友,很是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到这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愿意去了解这段历史,让我十分欣慰。我自己也办了一家民间抗战纪念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不断完善充实,以后能留给后人更多值得回忆的东西。

  老兵:杨胜义1925年出生

  抗战经历:参与前三次长沙会战,后编入27集团军新编15师45团2营5连。常德会战时,随队攻击日军的补给队,腿部负伤。第四次长沙会战后长沙失守,随队在江西和湖南交界处继续战斗,直到日军投降。

  现状:离休后,与老伴住在温州市鹿城区,家庭和睦。

  感言:我十分感谢志愿者和记者,是他们通过寻访,挖掘出我们这一辈曾经埋藏在心底的旧事。7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感慨万千,尤其是看到今天阅兵的场面,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振奋和感动,当年我们在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打了轰动全世界的反侵略战争,如今,我们更要富民强军,屹立于世界之林。

  老兵:庄雪琴1921年出生

  抗战经历:第16期黄埔生,接受特科训练。军校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军队59师政治部工作,在江西和广东的对日战斗中,她上前线从事医护工作。

  现状:老人有一子四女,丈夫已去世多年,老人现居瑞安市。

  感言:今天看到阅兵,心情很激动,如今不仅要军强,更要民富,人民过上好日子,才不枉我们当年那些牺牲和付出,当然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也期待年轻人的表现。

责任编辑:wuchunjun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