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苏迪罗”8月8日22时10分在福建省莆田市二次登陆,然而,风眼在福建,暴雨在温州。市水利局防台工作调度专家组副组长王玉铜介绍,从8月7日8时到8月9日12时,全市面平均降雨量达228.4毫米,折合降水量26.91亿方水。按照西湖总水量1429万方来算,温州这52小时算是整整下了188个西湖水量的雨。
狂风暴雨带来的破坏力非常强。据市防指统计,截至昨日19时,全市受灾人口共达151.7492万人,倒塌房屋255间,死亡人数12人,失踪4人,直接经济总损失达43.8亿元。其中,温州南向的平阳、文成、泰顺、苍南四个县,此次受灾情况最为严重。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登陆地遭殃不大而外围狂风暴雨
“大家往往认为台风登陆地、覆盖地风雨总会比台风外围地区要大,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市气象局总工程师郑峰说,距离台风的远近,和受灾程度的大小,其实并没有正相关性。台风所行之地,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外围狂风暴雨,覆盖地带、登陆地反而遭殃不大的现状。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这主要与各地区地形、气流有很大关系。
“这次‘苏迪罗’带来的温州大雨,就是偏东气流和温州南北走向的山体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说,逆时针旋转的“苏迪罗”,让气流从东往西横向“刺入”温州,而温州的山体地形,却是纵向的南北走向。于是,偏东气流与南北走向的山体相撞,形成“井”字型交叉,气流因此被有效抬升,最终在上空凝结,变成了大雨盖了下来。
这次“苏迪罗”在台湾海峡长久的逗留,也造成了温州长时间的降水。“苏迪罗”先是以超强台风等级登陆台湾,尔后,在台湾海峡走了一条"V"字型路线,在台湾海峡较长时间地“绕”了一个弯,因此,拉长了它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的时间。
郑峰说,在海峡逗留的“苏迪罗”给温州带来了长达3日的降水,这比在一般情况下,台风造成的雨水天气的时间要长个不少。这样长时间连绵不断的降雨,自然让我市的降雨总量大大加强了。
188个西湖水从天而降
我市最大单点降雨量远高于福建
那么,此次降雨量到底有多大?大的惊人—— 8个雨量站点超历史记录,吴垟、桂山暴雨现200年一遇。
王玉铜介绍,温州平均降雨量达228.4毫米,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平阳、文成、泰顺、苍南、瑞安五地。这五个县(市、区)平均降雨量都达到了200毫米以上,最大的是文成,平均降雨量达365毫米,其次是泰顺330毫米。据国家防总反馈,我市单点降雨量最大超过了700毫米,远高于福建501毫米的最大降雨量。
根据温州市水文监测数据分析,这188个西湖的水从天而降,让不少地区的雨量齐刷刷往上蹭,有8个基本雨量站点的降雨量特征值直接打破历史记录,比如,平阳吴垟站最大1日暴雨602毫米,文成桂山遥测站最大一日暴雨645毫米,其暴雨重现期近200年一遇;最大1小时雨量超历史记录的有3个站点,达50年一遇;最大3小时雨量超历史记录的也有2个站点,达50年一遇……
8月8日晚上11时至12时,顺溪水库的水位一个小时暴涨六米,从原来的173.58米激增到180.03的水位,流量接近1500立方米/秒,相当于每秒钟,就有一栋高3米面积500平米这么大的一套房子的水往着顺溪水库里面浇。
与海棠、泰利相似
此次降雨量却是最大
8月6日,我市召开防御第13号台风“苏迪罗”的视频会议,对全市防汛防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气象台总工郑峰就曾对历史上相似台风进行分析。他说,2005年的5号台风“海棠”和13号台风“泰利”,都与“苏迪罗”很相似。
2005年7月18日8时,“海棠”在台湾花莲登陆,19日17时10分在福建连江黄岐再次登陆,给温州带来持续性降水,温州南部降水量曾达到600多毫米。全市共263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达497万人,并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78.12亿元,苍南、平阳、乐清、永嘉受灾情况最为严重。
2005年9月1日14时30分,“泰利”在福建省莆田平海镇登陆,登陆后近中心风力仍在12级以上。造成文成泥石流灾害,死亡13人。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6.11亿元。全市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失。文成峃口、巨屿、石垟,泰顺仕阳、平阳水头等地严重受淹。
因此,市气象局针对“苏迪罗”对温州的影响作了两种研判,但相同的一点是“苏迪罗”可能会给温州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尤其是温州南部,可能会出现局部暴雨或特大暴雨。而从8月7日8时到8月9日12时的降雨量来看,远远超过“海棠”、“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