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银行卡内12万“不翼而飞”?

2015-02-02 瓯网
[导读]乐清虹桥的赵先生经历了胆战心惊的3个多小时,他银行卡内的12.2万元存款“不翼而飞”了。好在,赵先生没有相信打电话的骗子,而是选择了报警求助

从前晚9时14分到昨晨零点30分,乐清虹桥的赵先生经历了胆战心惊的3个多小时,他银行卡内的12.2万元存款“不翼而飞”了。好在,赵先生没有相信打电话的骗子,而是选择了报警求助;好在,经办民警中午刚看过同样情况的预警微信。在民警帮助下,这12.2万“完璧归赵”。

瓯网记者 刘宏宇 通讯员 吴悦

 

昨天中午,乐清虹桥派出所吴警官给温州日报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他们所民警及时制止一起未遂电信诈骗案的经过。他说,电信诈骗已不新鲜,但这次他们碰到的诈骗案件是一“新变种”,骗子的手段极具迷惑性。

记者采访了经办民警章近瑜,请他详细剖析了骗子的伎俩。

莫名来电 提醒银行卡遭盗刷

前晚9时14分,赵先生突然接到一个“010”开头的固定电话来电,对方自称工商银行工作人员,说赵先生的银行卡被盗刷了。赵先生不信,将电话挂断。

挂完电话,赵先生有点不放心,查看了一下手机。这一看,他就慌了,手机上有条未读短信,显示他在银行卡里的122000元存款被支出了,目前余额为0元。经过多方查询,确定账户里的钱被支出后,赵先生选择报警。

当晚11时05分,虹桥派出所接到报警,经办的是刑侦民警章近瑜。章警官回忆,赵先生翻阅短信时,手一直在抖,余额确实是0元,短信看起来也的确是从银行官方短信平台发送过来的,但仔细研究内容,在款项支出后面有备注信息,括号内写着“保证金出”四个字。

章警官突然想到,自己中午刚在微信里看过一条名为《工行卡上3万余元被盗刷,看我如何让钱失而复得》的防范信息,与赵先生的遭遇很相似。

民警帮助 网银中找到存款去向

于是,章警官先让赵先生通过银行热线挂失了银行卡,然后与赵先生一起,用他的网银查询账户,但发现网银登录密码是错的,之后,经重置密码登录进去。根据之前看到的防范微信上说,这笔钱很可能被以保证金的形式转到了账户商品里去了,经过逐一查询,他们终于在一个账户商品的人民币账户里找到了这笔122000元款项,之后将该笔钱转回了银行卡上。

几秒钟后,赵先生的手机收到了短信提示,钱回来了,余额为122000元。这时已经是凌晨零点30分,赵先生长舒一口气,握着章警官的手说:“太谢谢了,晚上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解剖骗局 步步设套请君入瓮

就在去年1月,章警官接处警时,曾与银行工作人员将ATM机电源切断,成功阻止了江西人李师傅将9000元钱汇给骗子。被同事称为“电信诈骗克星”的章警官解剖了这种骗局的行骗过程。

首先,骗子通过植入木马等方式,掌握了赵先生的手机号码、网银账号和登录密码,借此查询到赵先生账户里的余额,如果“有油水”,再决定实施下一步诈骗。

第二步,骗子用赵先生的网银,开通网上贵金属交易等增值业务,并将账户里的余额作为保证金转到贵金属交易等商品账户中。此时,人民币活期账户中,显示的余额将为0元,同时,赵先生会收到银行系统发送的提醒短信。

第三步,骗子冒充工商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赵先生,诱骗他到ATM机、通过网银等方式,将账户里的钱转入骗子指定的账户(该步骤因赵先生及时报警,民警及时识破而未得逞)。

章警官说,骗子的第二步,是诈骗的关键步骤,通过将钱转移到同名账户其他地方,制造了款项被支出的假象,为后期自己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增加可信度。骗子还将赵先生的网银查询密码更改,让他无法登录,更加剧恐慌。

警方

提醒

先挂失再马上报警

警方提醒,岁末年初,各类电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唯一防范方法就是,先冷静,后报警,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其他相关个人信息,尤其是手机验证码。

警方提醒市民,对于银行卡网银的保护要特别小心,尽量不要在网吧、酒店等公共场所电脑上登录网银,因为这些电脑很容易被病毒、木马侵害,从而泄露个人的网银信息。

如果接到了异常的要求转款、确认密码等电话时,该怎么办呢?章警官说,这时一定要冷静,不要相信骗子所谓的补救举措,尤不要按他们的要求进行转款等操作。正确的做法,挂断电话,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核实清楚,然后把卡挂失,或者是更改网上银行的密码,再就是马上向警方报警。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