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180天,龙港八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是种什么体验?

2022-12-24 上官杨帆 沈华眉 王振党 供图:中共龙港市委宣传统战部 龙港市融媒体中心

 前不久,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2温州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圆满落幕,经各级推选、社会报名、线上投票及专家评审,在上报的全市105个公共文化空间中,共评选出34个温州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其中公共阅读空间11家,我市龙跃路城市书房、西排城市书房榜上有名。这也表明我市文化阵地建设工作被予以充分肯定。

image.png

从运营模式看“龙港特色”文化机制


据了解,龙跃路城市书房从龙港80年代印记的龙跃路水塔改建而来。书房从今年4月开始设计,10月便正式开馆。改建后的水塔城市书房由企业建设、政府投资、国企新华书店参与运营管理,藏书共有25000多册,室内的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总投资近2千万元。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59.jpg


运营模式决定空间布局,书房一层是景观休闲区和阅读休闲区,开放有书店、图书馆、水吧、甜品工作室;二层是阅读功能区和多功能沙龙区,定期举办文化沙龙;三层则是文化驿站和互动空间,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楼顶是“城市文化阳台”艺术分享空间,以灯塔为背景的舞台经常开展“展演+交流”等多元化、互动化的文艺活动。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33.jpg


“政府建设+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让承载着老一辈龙港人岁月记忆的老水塔变身成为了年轻一代龙港人心中闪亮的文化灯塔。龙跃路城市书房——“城市中的水塔”也一跃成为城市新地标,周中日均进馆近600人次,周末日均进馆近1200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温州市唯一一家采用玻璃阶梯的城市书房,每两阶都记载了龙港大事记,体现了设计团队希望每一位来到龙跃路城市书房的市民能在拾阶而上时感受到龙港的改革历程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希望能借文化之力助推龙港实现凌云之志,加快成为温州大都市区南部中心城市,加快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29.jpg


西排城市书房,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位于西排社区白河滨水公园内。该书房原为社区居民和社区共同出资建造的集体用房,社区原计划将其出租进而为集体经济增收。但通过进一步了解,社区更渴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为社区青少年打造一个适合学习、阅读的文化空间。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09.jpg


一来二往,西排城市书房的建设便顺利启动了。结合实际情况,书房在运营上采用了“社区入股+居民集资+政府配套”的模式,在设计上抛弃了原来的流线型设计,采用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水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书店风格变得更富有艺术性。自今年6月试运营以来,书房便人气高涨,座无虚席,成了社区居民开展亲子阅读、青少年阅读、自学的不二去处。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06.jpg


除了上述两种运营模式,龙港还创新了“乡贤捐建+政府装修+社区管理+社会组织运营”的模型,三管齐下,仅用半年时间建成4个城市书房、2个农家精品书局、1个乡村博物馆、1个非遗博物馆龙跃路城市书房、西排城市书房、政务中心城市书房、翠湖城市书房;空笺书局、孙店精品农家书局;乾头乡村博物馆;夹纻漆器博物馆),在文化场馆建设中跑出了“龙港速度”。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04.jpg


八大文化场馆的拔地而起,并非“拔苗助长”,而是龙港文化建设自我拔高的迫切。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701.jpg


传承龙港“大部制、扁平化”改革特点,龙港文化的体制机制也建立起了“直插基层”的垂直体系——文化部门直接对接全市102个社区,实行扁平化管理和服务下沉,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由于减少层级、拉近距离,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两侧信息对称,文化惠民活动实现了双向奔赴。2022年龙港市图书馆借阅量已达19万册,远超去年同期,现如今全市的阅读氛围越来越好,“书香龙港·阅读之城”的品牌轮廓也日渐清晰。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57.jpg
图片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圈得人心


其实,八大文化场馆的选址、建设、运营并非泼墨成点、毫无章法,而是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为主轴,因地制宜,结合公益文化培训班、双减工作、“一老一小”精准服务等工作,相辅相成,扎实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以及文化队伍建设的三大任务。(“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乡居民走出家门,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进入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中心或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接受文化熏陶。)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45.jpg


在文化阵地建设上,今年龙港通过新建、改建、维修、提升,改造一批主题鲜明、示范性好、美誉度高的文化礼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特色文化阵地,打造了1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制定面向社会力量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与实施细则,完善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40.jpg


在文化活动开展上,自7月以来,依托“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阵地建设,龙港已开展了音乐市集、汉服朗诵会、个人美术讲座、青少年红色读书会、故事分享会等各类文艺活动300多场,开展声乐、美术、书法、拉丁舞、古琴、国画、太极、摄影等公益培训班91班次,700多课时,学员3000多人,远超全年既定任务数480场,惠及群众5万余人;同时做到了事前有统筹,事中有监管,事后有复盘。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25.jpg


在文化队伍建设上,为巩固和延续新文化阵地给文化队伍带来的新气象,龙港又顺势而为,以活动质量、活动规模、参与人数等方面为标准,定制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进而更好地解决了龙港没有文化员、文化队伍要阵地、文化阵地要活动等系列问题。据了解,去年龙港文化活动方面的社会组织仅11家(含1个乡村艺术团),而今年仅乡村艺术团就成立了13家,民间文化力量被大大激活!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22.jpg


2022年,是龙港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探索与尝试的一年。新的一年,龙港还计划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26个社区联合党委全覆盖,鼓励文化队伍将自己现有成形的文艺节目、文化活动摄制成推介视频,推出“文化菜单”供社区点单,将现在的“送文化”进一步转变为“点文化”“要文化”;同时,还计划邀请省、温州市等有关专家组成龙港市艺术顾问团,加强龙港本土文化队伍创作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龙港特色、涵盖龙港历史、体现龙港精神的文艺精品。


微信图片_20221224235620.jpg


未来,可以看到的是,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龙港文化阵地将不再空白,文化服务将不再稀缺,文化资源也将不再抽象,文化软实力也可以变得很“硬核”。


责任编辑:costner1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