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注意:借19万竟要还80万!警惕“信用贷款”新陷阱

2016-11-01
[导读]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无抵押贷款”成为诈骗的重灾区。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上海等城市均发生类似的恶意诈骗事件,受害群众不少,涉及金额不低。

借19万竟要还80万!警惕“信用贷款”新陷阱

随处可见的“信用贷款”小广告,背后或许不仅仅只有贷款那么简单。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无抵押贷款”成为诈骗的重灾区。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上海等城市均发生类似的恶意诈骗事件,受害群众不少,涉及金额不低。

据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这种诈骗手段有较高的相似性:先以“无抵押信用贷款”为诱饵,吸引急需周转资金的人去借钱,然后签署单方面的借款合同,如满足不了投资公司的要求之后,就采取各种手段威胁借钱人。而如果同意对方的要求,则还款金额会数倍于借款金额。

温州市区的小周(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今年5月份开始,他向某投资公司分三次借入本金19.1万元,陆续还了20万元之后,现在依然“欠”对方60万元……

温州市区的老刘(化名),遇到的事情则是:今年4月份,向“投资公司”实际借入142万元,到现在,老刘超过300万元的财产被对方以各种手段“转移”……

小周自述:

19万元半年不到“滚”成了80万元

我从大学毕业后待业在家。今年5月份,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则“贷款信息”: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当天放款。由于创业“手头比较紧”,我拨通了留在微信群里的电话。

对方告诉我,他们是一家专门做信用贷款的投资公司,只要我是“本地人”,凭身份证就可以到他们公司办理信用贷款。于是,约好了时间,我去了对方的投资公司。

我提出借款15万元,对方同意了,当场就向我的账户转账了8万元,另外拿来了7万元的现金摆在我面前,让我写下一张15万元的欠条。收走欠条后,对方告诉我,按照他们的规定,要在借款的额度里先扣除保证金等费用6.2万元,这样我实际拿到的钱是8.8万元。

一个月之后,这笔“贷款”到期,我由于凑不齐本金加利息,就拿不回所谓的“保证金”,在“投资公司”的建议下,我重新办理了一笔贷款,这次写下的欠条是3.5万元,我实际上拿到的现金是2万元……

今年9月份我的贷款又到期了,在投资公司的“授意下”,我又向投资公司借入10万元,他们实际上给我的钱是8.3万元。

这样一圈下来,我一共从对方那里拿到手的钱是19.1万元。今年10月份之前,我已经陆续还给对方20万元。但由于三张欠条上的金额写的是一共28.5万元,对方认定我还需要偿还本息约10万元。

我的确拿不出这么多钱还给对方。今年10月初,对方强制扣押了我家里的两辆价值一百多万元的车子。并且约我见面,重新写下一张50万元的现金借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桌子上摆放了50万元的现金,对现场进行拍照,说已给我支付了现金。在被迫写下借条之后,对方收回了现金,并对车辆写了质押合同,作为借款抵押。

在这之后,我经常收到对方的威胁恐吓电话,要求及时归还之前的10万元以及10月初借的50万元。

我实际上从对方那里拿到的钱只有19.1万元,如果按照对方现在提出的要求,我为这笔“信用贷款”需要支付超过60万元的利息。

这一切,都是他们的圈套,经过精心设计,我一步步落入了他们设计好的圈套之中。我被此事弄得心神不宁,只好把事情告诉父母,并且向公安部门报了案。

老刘自述:

借了140多万元现在300万元的财产被“转移”

怀疑自己落入投资公司圈套的还有市区的老刘(化名)。

我在本市建设一项目因急需一笔资金。今年3月份,我在电梯里看到一个“投资公司”的广告后,就想从投资公司借钱。

经过对我的家庭财产的“鉴定”,对方说可以给我发放240多万元的贷款,但是根据他们的“行规”,我抵押的房产、汽车等必须与他们签订“买卖协议”并过户,假设我按时还款,则房产、汽车等买卖合同作废。因为急需用钱,且相信这是他们的行规,我就签署了相关的合同。

然后对方分两次向我的账户上打入245万元,并约我在银行见面。在银行对方告诉我,有人愿意以更高的利息向他们借钱65万元,所以要从我这里先拿回去65万元现金。于是,他们当天就提走了65万元现金,我要求他们给我开具收条,他们说,按照行规,等我把剩余欠款还清了,会把之前的欠条一起还给我,所以并没有给我出具任何凭证。

5月份开始,对方不断上门催我还款,迫于无奈,我分三次还了他们37多万元。

这样一算,我实际上向他们借到的钱只有140多万元。但是,后来我才知道,我的以“行规”的名义暂时过户到他们名下的房产、汽车,已经被他们变卖了,买卖所得为270万元。而且,还有一辆价值30万元以上的汽车扣押在他们那里。

借了140多万元,财产损失了300万元,我越来越觉得其中有猫腻。我现在回想,他们每次从我这里拿钱,都不同意转账,而是要求以现金支付,且每次我提出我的疑虑时,他们均以“这是行规”来回答我,同时“安慰”我,这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这说明他们每一步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我中了他们的圈套。

公安提醒:

对经过精心策划的新型诈骗手段要多个心眼

与小周一样,感觉自己落入陷阱的老刘也选择了报警,认为“这伙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金额特大,侵财手段特别恶劣”,希望警方能把这帮诈骗团伙抓起来。

但是,与小周一样,报警后,公安部门认为从报警人提供的证据来看,无法证明这属于“性质恶劣的诈骗”,所以不好立案。

就这几个案件,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公安厅相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类似的案子在全国发生过多起,也被公安部门处置过多起。在省内,也有接到类似的报案。同时,记者从市区一派出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派出所接到群众关于利用信用贷款诈骗的案件超过10起。

上述公安人士说,对于基层的派出所来说,对这种现象的认识还不深,往往因为“定性难”而无法立案,导致受害人“维权无门”。

该负责人认为,以他对这类案件的了解,这应该属于新型的设计非常周密的诈骗手段,目前这种诈骗方式正呈蔓延的姿势,在各地均有出现。由于各个环节设计比较周密,当市民发现中了圈套之后,想“维权”时,却发现手头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几乎没有。

“对于市民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警惕,对于街头小广告不要轻信,越是条件优惠的,越要多个心眼。”该负责人说,当自己意识到自己遇到了诈骗时,保留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也很重要。同时他也呼吁,公安部门要引起重视,积极打击这种新型的诈骗手段,保护百姓的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wuchunjun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