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董文他,53岁,中国共产党员,苍南县望里人,是一名退休村官。退休前曾连任六板桥村村长15年,常年“扎根”社会基层,面对各类纠纷,有着丰富的调解经验。凭着满腔的热情,退休后他在望里派出所里发挥余热,义务协助民警调解治安矛盾纠纷。10月14日下午4时许,在调节一起案件的时候,他突发脑溢血,18日下午1点03分永远地离开了家人和热爱的公安事业。
突发恶疾一病不起
10月15日早上,望里派出所内议论纷纷,调解员老董昨日在龙港调解一起案件时突然晕倒,现正在医院抢救,生命垂危。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这位热心肠的调解员能够迈过这个坎,重新站起来。
中午12点12分,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响起,医院传来的消息竟是宣布放弃治疗,老董的大脑已经死亡。这一噩耗如同一枚重磅炸弹,一时间议论声、嘈杂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沉重的喘息声和低低的抽泣声。
经过数10小时的抢救和治疗,最终还是没有换来奇迹的出现。谁也不敢相信,年仅53岁的董文他,匆忙地闭上眼后就再也没有睁开,甚至来不及与亲人挥一挥手道一道别,就这样告别了他最钟爱的公安事业。昨日他在凉亭与同事谈笑风生;昨日他在调解室里泰然地主持纠纷案件的调解;昨日他操作娴熟地在复印机上复印调解书准备存档;昨日他荣获的奖状和奖杯还安静摆在书架上;昨日的一切一切都将无法重演,而他就那么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身形消瘦,面容苍白,只靠输氧维持着最后一口气,留下望里派出所全体人员、辖区村民和他的家人长久地沉痛。
爱岗敬业甘做黄牛
年初,他与同是退休村官的陈德住入驻望里派出所担任调解员时,他就把自己当成望里派出所的一员,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与全所民警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遇上加班也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从不推脱。有好几次半夜值班遇上复杂的纠纷案件,他总是一个电话就赶到所里,通宵调解纠纷,第二天还照样神采奕奕,宛如一头步入中年却胜似青年的老黄牛,无怨无悔。
从年初至今,历时不足10个月,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已参与调解了债务纠纷、土地纠纷、打架纠纷等大大小小的纠纷案件179多起,其中还包括多起刑事案件,范围覆盖望里派出所今年以来四分之三的纠纷案件,帮民警分担了许多日常工作压力。
每有纠纷发生,他就像安了顺风耳似的早早地把事情了解了个透彻,然后到经办民警那儿主动请缨,加班加点,直到把纠纷调解完毕。而出事当日,他正是为了一起民房火灾纠纷案,受村民所托到龙港调解办调解纠纷。调解从2点开始至4点多结束,期间他费劲口舌竭力劝和双方,正当当事双方同意签定协议书的时候,他突然恶心呕吐,不久就晕倒在座位上,头重重地磕在长桌上,直到合眼的那一刻,他的眼睛还看向协议书的方向,他的心里永远只记挂着别人!
在病倒前的一段时间,董文他就常感觉晕眩,妻子担心,劝他放弃工作回家好好休养,但他总是说自己这把老骨头拖得起,而工作上的事情不能拖,谁料这一拖就是一辈子。
能力超群口碑过硬
自从这位退休村官调解员来望里派出所里后,好长一段时间派出所里真是相当的热闹,每天前来调停纠纷的村民是一波又一波没个停歇,而各个都是横眉怒目地入所,心平气和地出所。这前后360度的态度转变可不是偶然,还要归功于这位调解员深厚的“内功”。
每次调解,他总能很好的掌握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对准“症”下对“药”,把纠纷调解妥当,让当事双方都点头满意。基于他高超的调节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入所至今还未曾遇到难得倒他的纠纷案件,被他调解过的案件当事人,无不对他的调解结果表示信服。有很多当事人在事后还和他成了好朋友,生活中遇上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总找他商量,而他每一次都会热心地帮他们出谋划策,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他既没有高大伟岸的体魄,也没有光彩夺目的业绩,更没有殷实厚重的背景,有的仅是对公安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无限热忱和共同追求,而正是这样的他却成了望里派出所全体工作人员和辖区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英雄。当村干部时,他任劳任怨,时刻把村民的大小事挂在心中;当调解员时,他把自己当成真正的人民警察,不求感恩不求回报的做好每一件事,将每一起纠纷调节得尽量完美。闲来聊天时,他总笑着对同事们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如果青春可以重来,我一定选择当一名人民警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老董是个好人,我们村里哪家有什么事情找他总能帮助解决,从不推三阻四,值得竖大拇指!”六板桥的村民这样评价他。或许村里老少一致的良好口碑就是给他这一生最好的褒奖。
而今,英雄的身躯虽已倒下,但他以生命诠释忠诚、用平凡书写伟大的为民服务的精神将成为永不消逝的正能量,指引着所有共产党员走向更光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