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阳县城昆阳镇前往鳌江镇,有一条新建的昆鳌快速联系通道,三间未拆除的房屋伫立在左侧通道中间,显得格外触目。从鳌江开往昆阳的车辆,必须从房屋前面借道缓慢绕行。
位于这三间房屋中间的平鳌路85号,以及北侧相隔数十米远的平鳌路37号房子,户主都是邱招光。有消息称,这两处房屋在2012年3月已签订拆迁协议,但邱招光的两个儿子提出异议,要价800万元,导致拆迁受阻,昆鳌快速联系通道至今只能实现半幅通车。
邱招光的两个儿子要价800万元是否属实?他们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现行的拆迁补偿政策?当地有关部门在政策处理过程中是否有失公允?近日,温都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谈了4年,无法达成拆迁共识
邱招光今年76岁,原先在平阳县昆阳镇城南办了一家塑编厂,给3个儿子各盖了一间房子。2009年10月,该县启动昆阳镇城南改造工程和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工程建设,他的厂房和住宅均面临拆迁。
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工程是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呈南北走向,起于昆宋大道,跨塘河平宋段,经水阁自然村,穿凤凰山隧道,过平塔村,止于平阳看守所东侧,与已建的昆鳌大道相接。
公开资料显示,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全长4.9公里,概算总投资5.7亿多元,道路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双向六车道。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昆阳、鳌江两镇的时空距离。
据昆阳中心城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该工程拆迁协议签订时间始于2009年3月,邱招光直到2011年5月31日才与管委会达成拆迁意向,属于最后一批最后一个拆迁户。
但这两处房屋的实际居住人、邱招光的两个儿子对拆迁补偿意向提出异议。后来经过多次协商,双方于2012年3月24日签订拆迁协议。
截至2012年10月,昆阳镇城南片拆迁工作接近尾声,共拆迁民房800余间9.2万平方米,厂房74家11.2万平方米。就在工程即将顺利推进之际,邱招光的两个儿子又对拆迁补偿协议提出异议。
“我们先后谈了4年,最终仍无法达成共识,对方提出2处房屋要补偿800万元。”昆阳中心城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章步胜说,这远远超出了政策处理补偿范围。
两处房屋,目前市场价约308万昆鳌快速联系通道于2010年6月开工,原定2012年下半年建成通车。由于平鳌路37号和平鳌路85号尚未拆迁,工程至今无法竣工。
其中,平鳌路85号是一间三层楼老房子,平鳌路37号是一间4层楼老房子,产权登记人都是邱招光,实际居住人分别是他的二儿子和小儿子。
章步胜说,这两处房子建筑面积共380平方米,按目前市场最高价每平方米6000元计算,总市值228万元,再加上补偿的两间店面(每间店面市场价40万元)总市值308万元,但老人的两个儿子要价800万元。
“他们要价800万元,依据是什么呢?”记者问。
章步胜说,平鳌路85号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厂房名义建造的,按规定不能以民房拆迁标准予以补偿,但邱家不同意,要求提高补偿标准。此外,对方还表示这几年租住在外面开销很大,这笔账也要算。
“在城南片未改造之前,这两间老房子合计不到50万元。”章步胜说,4年来,他与拆迁办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走访,并通过社会各界人士与他们沟通,但都没有谈拢,当事人还多次阻挠工程施工。
未拆除的房屋犹如一座孤岛,立于昆鳌快速联系通道和昆鳌大道的连接处。屋后的安置房建设也受其影响而不能顺利开展,致使众多拆迁户只能长期辗转租房。
“在政策范围内,凡是不违反原则的,我们都已经满足其要求,可以说仁至义尽。”章步胜表示,房子一日不拆,工程就无法竣工,这是一场关乎公共利益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