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温州中学将试行全科走读 “班级”或退出历史舞台

2014-01-10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上午在这间教室上语文课,下午去那间教室上数学课,连班主任和同学也换了一批……不要奇怪,这样的上课模式或许在今后的高中将不是新鲜事。省教育厅基教处近日透露,2013年已有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师大附中、青田中学、义乌中学等4所高中成为我省必修课走班试点学校。省教育厅计划在今年将试点增加到11所高中,其中包括温州中学。

  “走班”教学让学科分层

  前不久,省教育厅召开“浙江省必修课走班教学试点学校研讨会”,专题探讨必修课走班试点工作。从会上4所先试学校分享的各自做法来看,分层走班教学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实行必修课选课走班的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学科。每个学科分A、B两个层次,A层课堂是“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B层是“教得慢一点,明确细化知识点,多操练”。

  浙师大附中则分得更细,各科分为A、B、C三层。上A层课堂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成绩优秀。

  4所试点学校先组行政班,再组教学班

  温州中学教研处负责人作为代表之一出席了研讨会。“目前我们的选修课已经开始自主选课、‘走班’教学。下一步,全省将把重点放在必修课。”该负责人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几十位学生编入一个班级,每天学习同样的课程,做同样的作业,考同样的试卷,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学习;而走班教学,学生按不同科目和不同层次到不同教室上课,甚至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组成新的人数固定的教学班级。当然,学科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随着学生成绩情况适时改变的。

  浙师大附中等校的做法,是先组行政班,再组教学班。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去不同的教学班级上课,而当自习或是参加学校统一活动时,学生还是按原来的分班(即行政班)参加。而各个教学班和行政班都有自己的班主任。

  “班级”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教科室主任包东良曾透露,在最初的试点方案里,他们很想取消班主任,学生全部由导师负责,而导师由学校的任课老师担任,一般一个导师负责6到10个学生,三年高中时间,导师要对孩子的学习规划、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负责,也要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心理、学习成绩等。不过,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是,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并存的“双轨制”,稳妥推进。

  按照试点学校的操作模式和理念,行政班有可能只是一个过渡品,不仅行政班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连班主任的概念也会慢慢淡化。

  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家长有喜有忧

  市民吴女士的女儿是温州市实验中学九年级学生,该年级在数学和英语两科目上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挺好,老师也可以因材施教。”吴女士认为,学校按照辖区招生,生源素质势必参差不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层次学习。

  不过,也有家长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按照此前的摸底情况,市民许女士的孩子有望进入重点中学。她说,万一孩子暂时被安排在较低层次的教学班上课,遭到同学嘲笑,打击了学习兴趣怎么办?行政班有班主任,教学班也有班主任,他们的分工到底如何,抓成绩的任务究竟落在谁身上?

  在记者采访的老师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教师认为,分层教学可以改变“基础好学生吃不饱,基础不好学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也有教师认为,授课的方式被完全颠覆,但是高考仍然摆在眼前,学生无法适应,导致成绩下降,谁来负责?甚至,没有班级,孩子的集体观念会否被削弱?

  对此,在当天的会议上,与会者也提到,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需要做许多工作,比如事前的宣传告知,班级组建安排,教师选择,课表编排和学生评价方式,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班,都不尽相同,甚至是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对教室的需求也会成倍增加,这些都是学校面临的大难题。但改革肯定会“迈小步”,各所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仍在摸索和制订中,并将听取各方建议。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