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话是温州区域内的一种地方性的语言,它流行于钱库、金乡、舥艚等周边乡镇,约27万人使用。它是一种带有神秘气息的古老方言,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哲理的话语,语言形象幽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歌谣和意味深长的故事。当前,我县成立了“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积极从事整理蛮话区域文化,开展蛮话方言研究,为广大国内外蛮话人提供交流的平台。
“蛮话是苍南沿海江南地区的本地话,分布面积不大,但方言特色鲜明,备受关注”, 温籍著名语言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颜逸明因年老体弱不能与会,他写信来表达了对蛮话研究的关注: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举办的吴语学术研究会议,就曾对蛮话的性质、特点和归属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中国语言地图集工作开始以后,中国社科院两次吴语工作会议也都讨论过蛮话问题。
温籍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张尚芳从专业角度阐述了蛮话的方言性质,他认为是闽东方言的一支,“底子是闽东话,又受到吴语的影响”。得知此次高峰论坛有很多热心蛮话保护的企业家参与,温籍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潘悟云呼吁企业家们要有更广阔的胸怀和气魄,将保护方言作为慈善事业来做。
我县有一批民间的蛮话研究者,《蛮话方言史》作者、金乡高级中学教师杨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以《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为题,分析蛮话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他收集的那些生动形象蛮话方言,引来了参会者阵阵会心的笑声。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所副教授陶寰2005年起就多次带学生来到钱库,调查蛮话方言的源起和形成过程,如今他又在县蛮话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的支持下,主持编写《蛮话词典》。他说自己虽不懂蛮话,但感动于蛮话人的热心和执着,决心“把学界和本地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为蛮话的保护研究做些实事”。
黄锦耀指出,蛮话文化高峰论坛不仅挖掘蛮话文化的内涵,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举措。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保护和传承蛮话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传承和保护工作作为共同责任,尽快形成共识,全力推进蛮话文化研究和发展,为繁荣和弘扬苍南语言文化再立新功,再作贡献。(新文 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