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温州市将择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昨日,温州市启动轻度干旱应急响应。
市委市政府对当前我市高温热浪干旱发展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副市长任玉明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切实抓好抗旱和防高温系列措施的研究与落实,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根据《温州市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响应规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于昨天下午5时,启动轻度干旱应急响应。
市气象部门介绍,今天我市将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具体地点尚未确定。气象部门实行24小时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气象情况,人工增雨作业队伍保持24小时待命,将随时视空域和天气条件择机作业。市人影办对现有人影作业车辆、设备和弹药再次进行全面的自查,确保处于安全、有效的作业准备状态。
昨天上午,市政府召开了抗旱及人工降雨协调会。
会议部署要求,根据预案响应规定,市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和用水动态,及时向市防指和农业、水利等部门单位通报监测预报信息,并视旱情发展,按预案要求加密信息报送频次。市气象部门要牵头做好人工增雨的设施、队伍和审批等各项准备工作,择机实施人工增雨。市防指成员单位要按职责要求,积极协助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农业部门要及时掌握农业旱情和抗旱动态,做好农业旱情通报和抗旱指导工作,帮助受旱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今年1月~7月,全市累计降水量881.3毫米,比常年同期(1098.6毫米)偏少20%。市气象部门7月30日呈报的《重要气象报告》指出,进入7月份以来,我市降水量偏少,偏少幅度在28%至90%,其中市区降水量为64.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7%。卫星遥感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比对分析,目前我市干旱呈发展趋势,部分地区已出现轻旱,局部有中旱,极个别区域有发展成重旱迹象,且未来一周高温热浪天气仍将持续。温都记者吕进科 通讯员林泽微

[延伸阅读]
人工增雨作业
1、用高炮将增雨弹打入云层
2、炮弹爆炸,里面的碘化银受热后,在空中形成大量碘化银微粒。
3、碘化银微粒,通过吸附水汽、凝结增长等形成雨滴。
增雨作业地点如何选择?
气象专家说,人工增雨并不是气象部门凭空造雨。而是天空中有“积雨云”,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手段把正好过境的降雨云团留住,让它多下一些雨。
在人工增雨地点的选择上,一是选在空旷的地方,避开人群密集的城镇。二是会选择天气系统的上游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也就是“积雨云”最先飘来的地方。因为这样,随着“积雨云”的移动,降水可能覆盖的范围才会更广,才能更有效地缓解干旱和降温。
增雨火箭弹发射时机选择有何讲究?
要想达到“炮响雨落”的效果,关键要天时:天空中有“积雨云”,这些云的高度最好在2000米以下。人和:处理好民航班机空中正常飞行与人工增雨作业的关系。
人工增雨安全吗?
据了解,按照设置的理想状态,火箭弹在发射后,弹壳一般会落在作业点1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而安全是人工增雨作业工作要考虑到的重要问题,因此工作人员会选择较偏僻、空旷的合适地点作业。
而增雨火箭弹主要由焰剂和碘化银催化剂构成。催化剂碘化银主要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同时对云中的温度产生影响,形成对流,使水汽增多和下降。碘化银的毒性极低,而且在人工增雨中投放量很低,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