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沙盘“东瓯王出巡”前端详。赵用缪小鹏摄

▼“非遗”大师现场收徒。刘伟摄
龙港网讯 东瓯文脉,薪火相传。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昨天上午,位于市区华盖山西麓的东瓯国历史陈列馆开馆迎客,副市长郑朝阳出席揭牌仪式。
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驺摇,识时务,明顺逆,引领东瓯从野蛮走向文明,功绩卓著,深受浙南一带黎民百姓景仰。今年4月17日,修葺一新的东瓯王庙主殿正式对外开放,殿内东瓯王像威严庄重,瓯越后人纷纷前往祭祀拜访。
昨日开放的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是东瓯王庙的配殿部分,分上下两层,从东瓯国疆域沙盘模型、实物陈列和图版展览三个方面,对东瓯国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展示。
踏入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东瓯王祭祀巡游沙盘模型,点击模型旁边的触屏,东瓯古国的文明史便会通过影像清晰地投射在前方的大屏幕 上。陈列馆四周,是几块图文并茂的展板,重现了先秦东瓯、东瓯王国、同室操戈等场景。在陈列馆的醒目位置摆放着20多件文物,如战国晚期的印纹硬陶瓮、印 纹硬陶尊,西汉时期的陶鼎、青瓷双耳匏壶、青瓷双耳罐,明代的石香炉基座等,它们有的是从民间征集而来,有的则是在东瓯王庙重修过程中才得以重见天日的。
东瓯国历史陈列馆的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9:00至17:00,市民可前往免费参观。
57位“非遗”大师收徒
昨天下午,温州非遗博物馆举行2013年温州市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仪式,雷建拷等111位年轻人现场拜师,成为周锦云等57位“非遗”大师的嫡传弟子。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而“师傅带徒弟”这种方式正是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有效方式。
参加昨天收徒仪式的老艺人共57位,涉及瓯塑、黄杨木雕、彩石镶嵌、细纹刻纸、温州莲花、龙档等领域,他们大多是国务院、省政府公布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而参加拜师的111名学徒也都是各自领域的后起之秀和佼佼者。
在昨天的仪式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温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周锦云表示,自己将不遗余力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 断发展壮大“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徒弟代表、温州青年雕刻家王艺则表示,自己将珍惜机会,用心学习,使优秀的民族技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4个项目名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0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名录,有 136个项目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名录,293个项目被温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遗名录;有国家级传承人23位,省级传承人126位,市级传承人374 位。
《守望非遗》等新书首发
昨日,我市首本大型非遗图录《守望非遗》画册首发,为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献礼。
《守望非遗》画册由温州市华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建华主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发行。全书以图片形式展现了温州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包括永嘉昆曲、乐清细纹刻纸、泰顺廊桥营造技艺和木活字印刷术等,并采用追忆、复原的方法记录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的情景,摄影师跋山涉水、 迎晨沐月,捕捉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范本。
另外,代表温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温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丛书”第一批书目(四本)首发式在温州博物馆举行,《温州近现代建筑》《温州 古桥》《温州古井》《温州古戏台》等四本新书率先亮相,《温州古民居》《温州古牌坊》《温州古遗址》《温州古塔》《温州古墓葬》《温州古亭》《温州古祠 堂》《温州古村落》等八本将在年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