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学校,民众的环保热情正在被日益激发出来。近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取回浙江省内90个县(市、区)的“母亲河”水样,并用专业设备对其进行“体检”,得出一份民间版“浙江母亲河水质报告”。
展望近期的环保事业发展,从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提出以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作为考核塘河治理的标准引发强烈反响,再到今年春节期间,温州商人金增敏 因老家河流污染严重悬赏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引起悬赏游泳热潮,紧接着今年两会期间,浙江多位市长和李强省长热议河道治理,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网友检验水 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下河游泳”,再到如今大学生的深度介入,为母亲河体检。对环保的关注正在成为凝聚社会共识,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一年来,围绕河道的保护与污染治理,从官方到民间,到从民间到官方,双方发问、作答频繁热烈,回应交流持久而积极。而温大城市学院的学生主动 发起为浙江母亲河体检专项行动,更是将这种双向互动上升到了共鸣共振的新阶段。他们所做的已经不在意见的表达,心声的反馈,而是在以一种更加主动而深入的 姿态,以实地探访的方式去寻求河道治理的成功案例与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大学生不仅有激情,有理想,更愿意将激情与理想化为切实的行动,在全民关注环保的热潮中,他们走在了前列,他们以自己的激情加专业知识去寻觅碧 水蓝天的样板,去披露恶水臭河的典型。并且,他们不仅要将这样的案例与经验挖掘出来,展示出来,更期望通过这样的寻访、挖掘与展示来回应官方的积极与诚 恳。同时寄予了对官方后续实际动作更殷切的期盼。
长期以来,官民两种舆论场是难以做到持久而有效地互联互通的,而往往是陷入单向、浅层恣的困局。这种困局对于社会善治与和谐的当然是形成了隔阻 和桎梏,甚至会因为一方的偏执偏激、或另一方的冷漠与麻木而酿成纠纷与事端。而温州这一年来围绕河道保护的所形成官民舆论场的互动交流,却在看似不经意间 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直至渐入佳境。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保护本身,它充分说明在一种理性、民主的氛围中,在一种积极、开放的取向下,官民两个舆论 场之间是能够形成良好的互联互通的,并且还能进入一种共鸣共振的极佳状态。这种官民之间的共鸣共振则恰恰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正能量。(作者:王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