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温州首家诚信小店探秘:诚信成为最好“营业员”

2013-05-17 温州网

每天都有不少好奇的市民前来体验诚信购物。陈翔摄

  龙港网讯 无人看管,无人收钱,看中一件商品后,按照它上面标注的价格,把钱投进店里的收银箱,一笔买卖就这样完成了,超简单。

  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不,这种购物方式确实存在,就在市区繁华街道信河街的地下通道里。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过路行人的诚信在这家“山中居诚信自选”小店里过了关。老板娘潘女士颇感欣慰,她说自己很有信心,会把这样的小店继续开下去。

  故事

  自买自取的诚信小店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山中居诚信自选”。它有两家店铺,分别位于信河街地下通道的8号和13号。每个店铺约10平方米左右,布置简约,两边各立着一个三四层高的木制货架,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和进口食品,有红枣、燕麦、五谷杂粮、咖啡、巧克力、饮料等。店前的收银箱上贴着一张白纸,上面写道:“尊敬的顾客朋友,请按货物标签价格将钱投入收银箱,谢谢!”

  由于8号店铺的照明设备出了问题,老板娘潘女士赶过来处理,恰巧和记者碰了个正着。潘女士笑称,其实一星期她只有两个晚上会过来盘点商品,平日里都是聘人负责开门打烊的,营业时间为早上8点至晚上9点。

  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这家小店并不是“孤例”,杭州也有类似的店,而且生意不错。经过前期一系列的调查和准备后,她选定了现在的店址,“地下通道店面不用租金,只需从营业额中抽取10%作为管理费,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降低‘试水’的风险。”

  今年4月2日,潘女士花2万多元启动的“山中居诚信自选”开业。当天,很多过路行人驻足观看,有人还窃窃私语“这个店家真大胆”。慢慢地,小店的名声传开了。但是,顾客到底有没有诚信购物,经济效益到底怎样,一开始潘女士心里也没谱,以至于第一次开收银箱时,紧张得两只手都在发抖。

  幸好,顾客递交的“诚信成绩单”让她很满意。“开业第一个月,营业额是2000块左右。我盘点过卖出的商品和实际到手的钱,金额基本吻合,有几天甚至还多出几块钱来。”还有一个晚上,店门忘了关,开了个通宵,结果第二天潘女士赶过来,发现货架上的东西一件都没少。

  在该店不远处的2号商铺内,记者找到该地下通道管理方——温州民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何平超告诉记者,这条长约58米的地下通道共开了约20间商铺,日常由他们公司进行管理。“公司采取抽成而非租金的形式招商,就是为了给小本生意经营者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创业平台。”因为“山中居诚信自选”的加入,该地下通道又有了新名字——“诚信通道”。

  “温州任何地方都能开这样的店”

  记者:当时怎么会想到开这样的一家诚信小店?

  潘女士:我以前有过开店的经历,在这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很友好,所以我有信心开这样的店。其实人和人的关系可以简单一些,你信任别人,别人也会投桃报李。

  记者:开这样的店,能赚钱吗?

  潘女士:目前暂时无法计算具体利润,因为进的这批货还没有卖完,单凭2000元左右的经营额是算不出利润的。但是,这种经营模式成本比较低,而且没有营业员,顾客购物更轻松自由。所以,我对小店的前景还是有信心的。

  记者:您觉得,这种经营模式在温州能否继续复制?

  潘女士:只要租金合适,或有其他经营成本较低的店面,我觉得,在温州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开这样的诚信小店。

  善心换真心 信任换诚信

  最初听说“诚信小店”,来源于网络上的一则新闻。这家小店开在学校里,一年半无人赖账,既解决了学生购物燃眉之急,也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成本较低的实践机会。当时,看完这则新闻,我心里不禁犯嘀咕:这家小店针对的是在校学生,而这个群体相对来说诚信度较高。如果把它开在学校外,面对的顾客群体更庞大、更复杂,这种经营模式还能成功吗?

  如今,潘女士的“山中居诚信自选”给了我答案。

  它的成功,源于信任。“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潘女士相信,“人心都是善良的,所以我从不担心东西会被偷。”正是由于她用诚心换诚信的态度,许多顾客回报以“不辜负”。这样的良性循环,是“山中居诚信自选”健康发展的根本,更是稳固社会诚信的基石。

  这份正

责任编辑:shishiyan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