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网11月15日温州讯 温岭教师虐童事件持续发酵,引发了很多幼儿家长的“恐慌”。相信,很多家长都这样问过孩子:“你在幼儿园有没有挨打?”
苍南龙港的杨先生也这样问了,女儿的回答令他很震惊:老师用针扎她的屁股,头还被按在桌子上面扇耳光。
杨先生怒不可遏,找上幼儿园讨说法,后来此事闹得不可开交,如今三方都感觉“很受伤”:杨先生认为幼儿园推卸责任,很生气;幼儿园表示绝无此事,很委屈;当事老师感到名誉受损,很郁闷。
[家长]女儿遭受老师虐待
杨先生说,她的女儿杨佳(化名)今年5岁,在龙港康乐幼儿园读中班。
10月27日,他问女儿“老师有没打你”,女儿第一次回答说没有,妻子再次问时,女儿突然说:“前几天在上手工课时,老师打我头,是那个香蕉班的教手工的余老师,之前用针扎我屁股的那个。”她女儿还说,她上半年读小班的时候,余老师说她上课不乖,就把她的头和手脚按住,用针扎进她的屁股,扎完后还打她的头和屁股,还威胁说不许和爸爸妈妈讲,不然还会打她。杨先生回想起,今年3月中旬在帮女儿洗澡的时候,确实发现屁股上有被针扎的疤痕,第二天找老师讨说法,但老师矢口否认。
杨先生说,前几天女儿一直说耳朵疼,半夜都会哭醒,他为此还带她去龙港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耳朵受到外力损伤,后来开了一些药。此外,女儿近来变得自闭,总是独自一个人待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本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现在变得怕生,胆量也越来越小。
第二天,杨先生到幼儿园找园方理论,但园方对此并不承认。杨先生之后将情况发上了微博,很快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对当事幼儿园及老师讨伐声一片。
[幼儿园]绝无此事,将用法律武器维权
近日,记者来到龙港康乐幼儿园实地采访,该园是当地一家创办较久的民办幼儿园。
该园园长钱女士说,杨先生所说的情况绝无可能。他们全园只有一个余老师,并不是杨佳那个班的。上课期间,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幼儿园每个班级都配有两名班主任老师,无特殊情况是不能离开教室的,更别说到其他班级打孩子了。
记者翻看了该幼儿园近来的一些监控,尤其针对杨先生反映孩子在上手工课时被打的情况进行了查询,但在10月18日到26日的手工课监控画面上,并没有发现有异常情况。
随后,记者采访了当事的余老师,余老师今年26岁,幼师毕业后在该园已工作5年。
对于杨先生的投诉,余老师表示很委屈:“他们说我3月份时针扎孩子的屁股,那时候我根本就不认识杨佳。只是在今年暑假的混合班时带了她20天,当时和她相处也很融洽。”
余老师说,如此无端污蔑对她打击很大,一些亲戚朋友在网络上看到投诉后指指点点,还以为她是心理变态,这令她饱受压力。康乐中心幼儿园及余老师均表示,他们已经将此事委托律师介入,如果杨先生再无理污蔑,他们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教育局]调查未发现“体罚”证据
对于网帖曝光的内容,苍南县教育局龙港学区也立即介入调查。昨日,相关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公布了调查结果如下:
11月1日,他们联系杨先生了解情况,杨先生介绍了情况经过,但没有提供有效证据。
11月2日,他们来到康乐幼儿园了解情况,据杨佳所在的中一班班主任郑老师反映,杨佳于今年2月份从其他幼儿园转入,平时表现好,文静,惹人喜欢。他们幼儿园是实行包班制,每两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一般情况不会干涉别班,更不可能到别班打学生。至于家长所说的3月份孩子屁股被针扎的情况,当时杨先生提出时,并没说是中二班的余老师所为,她也检查了孩子的屁股,并未发现疤痕。
他们随机找到中一班另外5名家长进行座谈,这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开心,从没有出现老师打骂孩子的现象,平时接送孩子时没看过余老师在中一班教室。
他们又找到余老师所在的中二班的3名家长座谈,这些家长反映余老师很细心有耐心,从没有听过孩子回家说余老师的坏话。对于杨先生举报余老师一事,家长们感到气愤。
他们与中一班的两名小朋友交谈,这两名小朋友说平时与杨佳关系好,但他们平时没见过余老师过来,也没有看见余老师打杨佳。
此外,他们观看幼儿园的监控,未发现余老师“体罚”学生的视频。记者殷诚聪
记者感言
关于这场“信任危机”
上述的这起事例,似乎成了“无头案”,杨佳虽然年纪小,但为何会突然想起去冤枉“余老师”;而幼儿园及教育部门的调查结果也似乎句句在理,令人无法找出疑点。
实际上,在温岭教师虐童事件发生后,最令人不安的是这场家长与幼师间的信任危机。山东济南的一名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悄悄放上了窃听器;杭州一位爷爷一天五次“潜入”幼儿园“侦察”,直到确信孙子没有受到欺负才罢休……
家长们的恐慌心理可以理解,孩子是心头肉,容不得半点委屈;而反观幼师们,工作量大、压力大,待遇偏低,他们绝大多数是爱岗敬业的好园丁,但由于几粒“老鼠屎”,正饱受舆论压力,若再发生“窃听器”、“侦察员爷爷”这样的事情,知道自己如此不被信任,该有多么失望与委屈。
如果家长和幼儿机构之间长期互不信任,最终受害的不仅是幼教市场,也包括幼儿和他们的家长。
面对频发的虐童事件,我们在对责任人进行严惩的同时,更应从立法、财政投入、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而家长们对待孩子们的“告状”,也该仔细求证,理性维权,不纵容坏人,也不能冤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