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当下—— 全新梦想:中国农民第一新城
如果说,“中国第一座农民城”最初崛起的动力来自于农民“洗脚上岸”的朴素愿望,那么,时至今日,更美更好的“城市梦”指引着龙港在新型城市化路上的不断探索。
从国家11个部委在龙港正式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到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再到列入我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龙港始终探寻着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
然而,如同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成长的烦恼”、“转型的阵痛”无法避免。
很长一段时间里,龙港人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困境——
“小马拉大车”,凸显城镇发展速度与时代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与错位。建城之初建设的街道用到极限,1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挤着23.5万余人口,教育、医疗、文体设施等公共配套和服务严重缺位;再加上产业“低小散”、要素保障“捉襟见肘”……龙港前进的步履略显沉重。
面对必答的发展命题,龙港人冷静而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抛开历史的荣耀。那一年,他们主动砸掉“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招牌,破旧而立新!
纵使有过踯躅、有过徘徊,但龙港始终朝着清晰的方向前进。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他们埋头破题,努力培育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
“在迈向现代化的路上,今天的龙港在产业基础、区位交通、土地空间、创新动力、能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日渐凸显。”龙港镇镇长王忠秀介绍。
看产业基础——手握“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4张国字号名片,如今,龙港已形成以印刷、礼品、纺织、塑编为支柱产业,以机械化工、通信电缆、食品化工、服装鞋革等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依托于民营经济发展而崛起的龙港,从“自发建城”走向“产业兴城”。
看区位交通——甬台温高速复线、鳌江跨江大桥、世纪大道转盘改造工程、世纪大道拓宽工程、瓯南大桥引桥工程等的上马开工提速,不断拓展着龙港的交通圈,改善着龙港的区位环境。这里,如今是连接温州“都市圈”和福州“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处于温州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阵地。
看土地空间——随着乡镇“撤扩并”,将周边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行政区域纳入后的龙港,新版图达到17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这片从滩涂上生长起来的小城,又一次把目光聚焦于此:3年围垦3.2万亩,再造一个新龙港。
看创新动力——以改革为不竭动力,龙港着力推进财政体制、国资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基本形成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再创机制体制新优势。
看能人资源——当年从龙港走出的不少能人们,依旧引领时代风骚。今天的龙港拥有雄厚的民力、民智和民资。
厚积而薄发,城市化的新征程上,这些厚实的基础,是龙港奋进的基石。
正是带着这样的底气,站在当下的时代节点上,龙港唱响新的时代强音:打造现代化的中国农民第一新城!
这是一座小城全新的城市梦想!
龙港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