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劳动研学一体化共享基地建设
林冬梨委员
她建议:区域整体推进,打造劳动研学一体化共享基地建设。(一)构建多方位的实践基地网络。建成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利用闲置学校打造市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中心(室内);利用农旅项目形成合作机制,按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打造学生劳动研学一体化实践中心(室外),为推动龙港全域创新提供劳动研学教育新机会。增设“美丽乡村”、社区企业、文化场馆等为学工学农实践基地,免费提供活动。建设浙江省未来乡村试点村时,将龙港市东部片区进行整村主题文化打造,建成集休闲、观光、旅游、研学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带,为促进龙港全域精美提供劳动研学教育新场地。
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校内基地。配齐建好实践教室,开辟“小菜园”“小花园”,与社区共建校园周边服务性劳动实践场所,形成“春赏百花、秋收百果”的生态空间,为打造龙港全域文明提供劳动研学教育新平台。
(二)探索多模式的实践基地机制。一是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搭建“学校+实践基地”教育共同体,实践基地为学校课后服务“搭把手”;学校课后服务共享实践基地的师资、课程等资源。二是加强校地合作,遴选龙港职业技术学校、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等适合中小学生的实验室或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三是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校)评选活动,安排专项奖励经费,发挥劳动教育典型和重要窗口示范、辐射作用,为提升龙港全域共富提供劳动研学教育新资源。
(三)建设多资源的实践基地群落。城市的变化就是儿童的活教材,行走的教科书。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设立城市书屋、名人故居、美丽渔港风情小镇、规划展示馆、千年龙港文化展厅、新城围垦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为研学基地,未来的四馆一院做到区域整体覆盖,弥补我市实践资源不足。引导学童亲近龙港、热爱龙港,学生行中研,头枕青山笑,梦闻百花香,共赏“诗画龙港”,为深化龙港全域智治提供劳动研学教育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