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新型城镇化看“浙”里】温州:聚焦都市区建设 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021-09-06 浙江发改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2020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17%,城镇化水平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为全面总结展示全省各地新型城镇化的做法成效,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浙江发改”特推出《新型城镇化看“浙”里》栏目,今日分享的是《温州:聚焦都市区建设 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十三五”时期,温州以都市区建设为抓手,深入贯彻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4670亿元提高到6871亿元,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排名跨入全国30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3481元、32428元,年均分别增长7.6%、8.8%,龙港撤镇设市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标志性事件,乐清市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名单。

640.webp (13).jpg

提升都市区能级

打造发展新引擎

  聚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率先印发实施《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持续抓好“八个之城”建设。持续开展“大拆大整”,拆除城中村整村155个,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谋划实施千个“大建大美”项目,瓯江沿线、塘河沿线、历史文化街区、三垟湿地和中央绿轴等“两线三片”成为城市新地标、市民休闲好去处。

  聚力推进都市区交通一体化。举全市之力“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市域铁路S1线建成投用,杭温高铁、市域铁路S2线等开工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总里程从全省倒数第3跃升至全省第2。温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跻身千万级行列,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

  聚力建设都市区高能级平台。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全面启动浙南科技城建设,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成为全省重要科创大走廊,新增国科大、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29家,瓯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跻身全国10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1.71%提升至2.2%左右。温州大都市区建设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640.webp (12).jpg


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的城镇化格局

  扎实推进龙港新型城镇化国家试点。龙港实现从全国首个“农民城”到首个“镇改市”转变,形成“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特色,初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逐步提高县城城镇化水平。以县城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实施县城补短板四大领域重点建设任务,着重抓好乐清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建设。

  深入开展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鳌江镇、柳市镇、虹桥镇、塘下镇、马屿镇、桥头镇、钱库镇共7个小城镇列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实现省级特色小镇创建量增质提,拥有省级命名小镇2个、创建类对象18个、培育类对象7个,总数居全省第二。永嘉县枫林镇成功列入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


640.webp (11).jpg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瞄定千万人口、百万人才目标,出台“人才政策40条”及2.0版。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市所有定点医院100%开通省内异地就医、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和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8%提高到72.16%。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狠抓山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开展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工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9200公里、占全省2/5多,建成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3个。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引导乡贤助乡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231个,助力农民增收,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以内。


责任编辑:costner1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