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上午,温州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龙港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温州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及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宗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苗以温州市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审议。

陈作荣代表说,报告高瞻远瞩、立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温州的“十四五”发展和2021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1年是龙港改革的深化之年、攻坚之年。要以改革争地位,谱写龙港发展新篇章。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做好龙港撤镇设市后半篇文章,努力提升龙港城市地位。要以改革增效能,打造社会治理新样板。要在系统集成上再发力,探索实现“小政府大社会”高效运转模式;要在职责界定上再深化,构建一体化治理格局;要在数字治理上再加码,构建全域整体智治体系。要以改革激活力,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要找准战略方位,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要深化与平阳、苍南的区位联动,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要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要素集聚,促进龙港高质量发展。要以改革惠民生,实现公共服务新提升。加快龙港老城提升和新区建设,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服务智慧创新,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幸福宜居城市。
郑建忠代表说,报告总结成绩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精准到位,部署任务系统具体,是一个高举旗帜、提振信心、凝聚力量的好报告。2020年龙港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交出了首创之年的高分答卷。2021年将围绕重大改革、产业转型、城市面貌、基层治理等方面,加快建成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策源地、基层治理样板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建议要突出龙港城市定位,协同规划温州南部、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推动改革纵深发展,在改革授权、整体智治、人才支撑、社区立法、条线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助推龙港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成果;补齐短板,在国土空间指标、产业项目布局、重大要素集聚、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龙港更大支持,助推龙港“一区五城”建设。陈国苗代表说,报告政治站位高、工作成效大、目标方向清、改革举措实、落实保障好,是一个增强信心、凝聚人心、促进创新、鼓舞干劲的好报告。建议要用好全市人才智力,加强调研指导,帮助龙港深化改革;打破固有思路,全面松绑与龙港改革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促进龙港改革顺利推进;加大养老产业、家政服务业的培育力度,发挥温州优势,全力打造养老产业和家政服务行业品牌;加大温商回归力度,出台更加符合温商需求的措施,建立健全温商回归政策,吸引更多温商回温、兴业、养老,促进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生态湿地、淤涨型高涂围垦用海管理,做好保护和利用文章,为今后合理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李海明代表建议,要解放思想,发挥温州敢闯敢拼、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出温州特有的创新之路;抢抓机遇,赶超发展,在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余爱玉代表建议,要提升人文素质,改善居民精神面貌;搭建龙港对外展示平台,宣传龙港改革成果和区域特色,进一步促进龙港文旅消费。叶连友代表建议,加大龙港改革的推进力度,在人才引进上给予更多支持;加大力度推进公共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善矛调中心的运行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管理。龙港要主动改革创新,切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杨国华代表建议,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将中华文明与城市文明建设相结合,提升全体温州人的文明素养;加快小微企业园建设,规范企业排污行为,促进生态质量提升;推进5G智慧云诊疗平台建设,提升医疗健康资源整体效能。
李海明代表、余爱玉代表和列席会议的施都光同志建议,要把握战略机遇,扩大开放合作,以更实举措推进“接沪融杭连甬”,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列席会议的冯金考同志建议,进一步明确龙港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建设温州南部副中心,加快轨道交通S3线建设,推动龙平苍三地协调发展。龙港要依托制度、区域和产业优势,整合产业空间,提升城市首位度,推动副中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列席会议的施都光同志建议,要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城市上下功夫,抓住机遇,在大宗货物运输、港口集疏运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浙南闽北中心港口定位温州港规划建设,提升港口发展实力,促进海洋经济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