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是个特别的数字。一年有12个月,传统文化里有12生肖,钟表的表盘有12个数字。12代表了轮回也代表了新的开始。今年是5.12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刺耳的警报声,又将章国洽的思绪拉回到了十二年前的救灾现场。

“我抗震救灾的地方是绵竹市汉旺镇,坐军用飞机过去的。到达灾区后,触目可及的是断墙残垣,触耳可闻是群众的哀号和求救声。”2008年5月,章国洽随空降兵部队一起到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一边翻动着当年抗震的照片,一边回忆着当时的场景,“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没了,散落的桌椅、沾血的课本,还有隐约可见的遇难者遗体。

那年我21岁,长这么大没见过这种场景,说实话真的怕,脸吓的发白,还有很多新兵当场就吐了,哭得哇哇的,都是17、8岁的小伙子,谁见过这阵仗。”2005年12入伍的章国洽当年刚转了士官,作为空降空投教员的他正带着新兵进行完伞降地面动作训练,次日就该升空跳伞了,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奔赴抗震救灾现场。“这下可怎么办啊,新同志还没克服心理关,但人得救啊。连长大喊一声‘党员、干部跟我上’,带头就冲上去了。

他们党员突击队在废墟里刨,我们在外面用门板接,抬到空旷处由家属认领。”一具具遇难者遗体不断抬出,慢慢克服心理恐惧的章国洽迫切的想到救灾一线去,于是连夜写了入党申请书,并割破手指头写下‘我要上一线’决心书,强烈要求跟随党员突击队去最艰险的地方救灾。鉴于他的优异表现,组织批准章国洽“火线”入党。“党员每个人胸前挂一个‘我是党员跟我来’,团员胸前挂一个‘我是团员看我的’,那个时候哪还管什么生死,拼命的救人,领导干部带头干、党员团员跟着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整个救灾期间,章国洽先后执行了东汽中学搜救、进村入户帮困、搭建安置房、绵远河抗洪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挖掘遇难者遗体一百余具,现金二十三万余元,转移群众二百余家。


十二年后的今天,章国洽已经转业到地方,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今年初,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嘛,军人就要不怕死、敢去死,这时候我不去谁去。”参加过抗震救灾的章国洽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又一次站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政策宣传、指挥交通,办公室成了他的“家”,沙发和毯子组成了他简易的床。在这场战“疫”中,他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用军人特有的忠诚和使命,视疫区为战区、视疫情为军情,怀揣着对工作的满腔热血,身兼数职,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因表现突出受到了龙港市通报表扬。

结束语:多难兴邦。面对灾难,我们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同心同德、自强自信、科学高效、人民至上,展开了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再次创造了中国奇迹,奏响了砥砺奋进的雄浑交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事实又一次证明:任何艰难困苦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任何大灾大难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