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浙江苍南龙港公安打造“礼堂警务”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生根乡村

2019-08-09 薛建贺 人民网
[导读]浙江苍南龙港公安分局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过程中,立足江南文化特点,充分挖掘村史文化,收集本土文化资源,在群众聚集多、民俗活动多的文化礼堂打造“礼堂警务”,促进公安文化与乡村文化、公安勤务与乡村事务、公安团队与乡村团队相融合,在文化礼堂中畅谈治安、倾听公安、共谋平安,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落地生根。

640.webp (20).jpg


浙江苍南龙港公安分局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过程中,立足江南文化特点,充分挖掘村史文化,收集本土文化资源,在群众聚集多、民俗活动多的文化礼堂打造“礼堂警务”,促进公安文化与乡村文化、公安勤务与乡村事务、公安团队与乡村团队相融合,在文化礼堂中畅谈治安、倾听公安、共谋平安,助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村落地生根。


640.webp (21).jpg


坚持“一堂多能”理念,促进公安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抢占基层基础新阵地。坚持将公安文化融于乡村文化之中,不断丰富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促进文化礼堂功能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在文化礼堂上建有“公安角”、“宣传栏”等公安阵地,公安民警定期不定期到文化礼堂开展警民恳谈、政策宣传、法制讲座、防范技能培训等等,邀请乡贤传播乡村文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和生产技能普及等等,把公安文化与乡村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相融合,把讲解国家政策、讲述先贤逸事、讲好公安故事三者相融合,弘扬主流价值、传承乡村文明,架起党群、警群联系沟通的新桥梁。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参加宣讲活动的村民超过4000余人次,警民同台,文化同伦,切实把乡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的新平台、展示乡村治安的新窗口、普及法律知识的大课堂、公安文化活动的主阵地,真正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精神家园。 


640.webp (22).jpg

    

坚持“一堂多队”模式,促进公安团队和乡村团队相融合,破解平安创建新瓶颈。乡村既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是巩固和发扬“枫桥经验”的沃土,但同时也是平安创建“洼地”,留守老人、小孩的人口占比大,村民自我安防意识和技能相对薄弱,法律意识相对滞后,邻里纠纷化解能力不足,这些都是乡村平安隐患。为此,当地警方依托“礼堂警务”构筑起平安创建的新阵地,以公安法治带动了乡村平安自治,推动社会联治。各个礼堂建设警务助理员,协助民警搜集乡村民意需求,排查报告治安、消防隐患点,在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同时,还先期帮助处理火灾、应急救援,今年以来共排查清除乡村黄赌窝点23个、黑网吧2个,成功劝架32次,参与灭火、救助等13次。社区民警还依托文化礼堂开展“平安联创,义务联巡”创安活动,而文化礼堂是乡村志愿者巡逻的集结地和始发站。每当夜幕降临,他们自发聚集到文化礼堂,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在村里的房前屋后开展巡逻。同时,社区民警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将村里老党员、老干部组建成“调解团”,让他们在礼堂里组织解决邻里纠纷,调解团担当“法官”,乡里群众充当“陪审”,公开讲法,公众讲理,公平解决,使得一批矛盾纠纷既快速解决,又能从根上消除矛盾因子,真正实现矛盾不出村。正是“礼堂警务”把乡村资源挖掘出来,把村民广泛发动和组织起来,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加自觉地服务于乡村,服务于社会。


640.webp (23).jpg


坚持“一堂多联”方式,促进公安服务与乡村事务相融合,拓宽便民服务新领域。乡村远离城区,交通相对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村民办事相对不方便,推行“礼堂警务”有助于延伸公安服务线,真正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礼堂警务作为听民心、知民意、解民忧的集聚地,让村民烦恼有处说,有困难有处解。通过在礼堂里设置“警民联系箱”,结合日常走访,有效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联同乡村干部、村民共同研究解决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把“三服务”落实到最基层。文化礼堂还是公安民警上门送服务的集散地,每周民警联同志愿者到文化礼堂开展现场办证、送证上门服务,让村民尤其是老人少跑腿,不跑腿。为了更好方便村民,社区民警把办公地点搬到文化礼堂,每月一次与社区、村干部到文化礼堂联合接待群众,为村民提供“组团式”服务,先后解决村民疑难问题7个;联同社区、乡村干部、企业组织开展“四千结对”送温暖活动,给乡村送上法律书籍,发放安防资料,安装监控和路灯等等,大大地提高了服务效能,也提升了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costner1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