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网讯:记者近日从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针对近日我市个别地方发生居民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我县将对织纹螺销售开展专项监管,避免有毒织纹螺流入市场。
丝螺学名织纹螺,俗称麦螺、白螺、割香螺、海丝螺和甲锥螺等,形似圆锥体,体长一般在1—2厘米,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在我县的马站等地均有出产,历来备受居民喜爱。
近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我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织纹螺有两个品种,其中大部分来自马站镇。目前市场上不仅有活的织纹螺在贩售,有部分商家还在出售一种剪去尾部的“半成品”织纹螺,大多是半熟的。出售织纹螺的老板也告诉记者,这类织纹螺是根本不愁出路的,大部分都是酒家和大排档直接批发走了,市场上销售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
据了解,织纹螺为国家禁止采购、加工、销售的螺类。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报道织纹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数433人,其中48人死亡。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是由于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附集了有毒藻类的一些神经麻醉毒素。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赤潮”频发,使织纹螺体内“石房哈毒素”毒性大增。而我县周边海域近期内曾有赤潮爆发,本网也做过相关报道。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县大部分居民对有毒织纹螺的危害并不了解。县食安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温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已经发布消费警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加工、出售有毒织纹螺。针对我县织纹螺生产量和消费量都比较大的情况,县食安委在下一阶段将组织协调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开展织纹螺专项清查行动,重点检查各类农贸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餐饮单位和食品加工场所,禁止其加工经营织纹螺。
记者在这也给大家提个醒,近期内请尽量少吃螺类食品。一旦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口唇麻木等类似神经系统症状的,须立即到医院就诊,注意保留好剩余食品和吐泻物,并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记者 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