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网10月20日讯:今年56岁的陈志群,做事风风火火,说话嗓门大。但是,解决起纠纷来,却细密周到。他有一句口头禅,是“什么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教育好社区里的居民。”此话一出,再剑拔弩张的现场,火药味也消了大半。
老陈在苍南县龙港镇江浦社区当“一把手”已经25年了,但社区里的邻居们更愿意叫他和事佬。最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他个人每年解决有书面记录的辖区纠纷15起以上,口头解决的纠纷更是每年达到20起以上。
陈志群(右)和江浦社区主任赵会助一起整理居民调解档案。翁卿仑 摄
陈志群(左二)和江浦社区的几位幢长一起在社区调节室里会谈,了解社区最新情况。
翁卿仑 摄
“打火”书记 凌晨上阵
“发生在江浦社区的纠纷,如果我解决不掉,我会觉得很没面子,到现在社区里80%的居民纠纷都是我去口头解决的。”就是这种朴素的思想,让担任社区书记的陈志群,总是出现在居民纠纷的第一现场……
苍南龙港镇江浦社区,成立已经25年了,居民大多数来自金乡、舥艚、宜山等地,刚开始大家彼此陌生,矛盾也多。老陈从1986年江浦居民区成立的时候,就是居民区主任。居民们一有纠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电话通知手机24小时开机的老陈,他也一定火速赶到现场,很快就能让起争端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今年8月中旬的一天夜里11点多,社区老人协会的棋牌室里,牌战正酣。两个60多岁的老人突然发生口角,姓陈的责怪观牌的老李泄露了他手上的牌,对方矢口否认。两人越吵越凶,陈某突然抄起一张凳子,就朝老李砸了过去,老李应声倒地,纠纷升级……
已经上床的陈志群接到电话,10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出门前,他不忘往自己口袋放了一个红包。到了现场,大家见到书记来了,都安静了下来。陈志群走进人群,大声说:“不好意思,我来迟了。都是我教育无方,没把老人协会管理好,大家先消消气。”然后马上叫人把伤者送进医院,还趁势将装有医药费的红包塞到了伤者手里。
第二天一早,陈志群来到陈姓老人家里,说:“昨晚的事情,不管起因是谁对谁错,你打人了,肯定是错的。”老人满脸羞惭,但是实在放不下面子去医院跟人家道歉。事后第三天,老人还是到社区来找陈志群,送上了对方的医药费。陈志群很大方地说:“知错能改就好,几百块钱的医药费,我出了就行了,跟对方就说是你给的。”
多年来,陈志群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早在1996年,陈志群就在社区里率先推出了幢长制度,当时还是全国首创。目前,江浦社区共设有103名幢长,负责社区内每幢建筑内的大小事宜。万一有居民纠纷,同幢楼层居民选出的幢长就出面调停,遇上幢长调解不了的纠纷,幢长就第一时间报告陈志群。楼幢,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新单位。幢长,成为最基层的社会管理者。
5年来,江浦社区依靠幢长捕捉信息,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7件,成功调解127件,群体性上访事件为零。
十年恩怨 一朝化解
2010年除夕夜8点多,江浦社区里一薛姓居民的门窗突然被砸。薛某出门一看,临街的王某正浑身酒气地对着他嚷嚷,一定要跟他讨个说法。原来十多年前,王薛二人都赴安徽经商跑印刷业务。薛某曾与一位老板说定,以优惠价卖货给他。之后,王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跑去跟同一位老板谈生意,且以更优惠的价格谈妥了。薛某知道后,叫了几名打手将王某暴打了一顿。薛王虽然互不相识,但是此事却一直哽在王某心里。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一年前,两人竟同时搬进了江浦社区。王某在路上偶遇薛某,越看越觉得眼熟,经过打听,得知此人正是十多年前找人打伤自己的薛某。大年三十夜,酒壮人胆,王某越想越气,就打上薛家的门了。
薛某和王某对峙不过十分钟,两边就都叫了上百号人助阵,短短的巷子口围得水泄不通,眼看群殴即将爆发。陈志群接到幢长电话,火速赶到现场。只见他往人群中一站,大声喊道:“你们都没错,错的是我,先听我说一句!”陈志群话音未落,警车也赶到了。
随后,陈志群交代社区老人协会拿出两个红包,他先把其中一个递给薛某,算是为他打破的门窗赔偿。之后,他也递了一个红包给王某,算是十多年前薛某找人打他之后的赔偿。经过陈志群和老人协会一帮人的疏通之后,这场箭在弦上的群殴总算没有发生。
那几天,老陈都顾不上过年,一直在两户人家间沟通、说服。十多天后,陈志群觉得大家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年也过得差不多了,就约了双方及社区里几名中年人一起到社区4楼的大调解室面谈。王某薛某现如今都已经是50上下的人,其实事后都庆幸陈志群让他们各自有了台阶下,没有把事情闹大。此次会面,双方已经几乎没有什么怨隙了,但是碍于面子两人都保持沉默。陈志群干脆开门见山地说:“前几天我到你们家,你们都说幸亏有我在居中调停,要多谢我。既然现在事情已经平息了,你们真的感谢我的话,就握一下手,算是言和了。”
双方一开始都有些别扭,但是陈志群的话得到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赞同。在大家的鼓励下,王某和薛某隔着调节室里的大桌子向对方伸出了化解矛盾的手,两只大手最终紧紧握在了一起。就这样,十多年的恩怨一朝得到化解。如今王某薛某正所谓“不打不相识”,成了经常互相串门的好朋友。
陈志群在调解居民纠纷过程中,公正公平公开是有口皆碑的。那种挺直了腰杆喊话的架势,也总是能让起争端的各方迅速冷静。老陈常常说,当一天社区书记,就要为民办一天实事。而江浦居民区自2007年6月成为江浦社区之后,出了调解纠纷,老陈也确实为社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社区成立不到两个月,陈志群就在社区里牵头成立了6支志愿者队伍,分别是党员志愿者队、老人志愿者队、社区巡逻队、青年志愿者队、妇女志愿者队、应急小分队等。2008年9月,陈志群还牵头在社区里成立了13个便民服务网点。服务网点的便利店老板都成为社区志愿者,只要孤寡老人往服务网点打电话,网点的店家就亲自送米、煤气等日常生活用品上门做生意。
5年来,江浦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司法大案件。大家都说,这与陈志群这个和事佬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