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网编辑一线访民情(二)
从网上到线下去,到基层一线去!今日起,龙港网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龙网全体编辑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市场等,入基层,听民声,反映民情、联系群众、深入现场,推出“入基层 听民声”——短、实、新、多、快讯专栏。力求展现短小精悍的文风、实实在在的作风、贴近生活带有体温的报道,多媒体多手段和及时快报的网络传播特色。
破旧的校门,一根半截的水泥柱竖立在门口
龙网9月28日讯(李求利 肖肖):消耗半辈子的心血,坚守当初的选择,只为耕耘他心中的一个绿色的梦:让贫困的孩子接受知识的洗礼,在孩子的心中点燃希望之花,使其拥有知识的力量改变命运。他,就是一位平凡朴实的乡村教师,一位在龙港镇新美洲小学已任教35年之久的乡村教师——林维克。
这里是龙港镇新美洲小学,坐落在老式居民房的中间,远远看去,很难发现这角落里还有所学校的存在。当记者来到校门口时,映入眼帘的不是四五层的教学楼,而是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场地上建起的一层板房。我们了解到,学校里就6个班级,每一年级一个班,每班大约学生人数在50位左右。林维克告诉我们,这个板房还是在今年暑假刚建好的,因为原来的教学楼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是危楼,不能在用了。在未建板房时,林维克就在那栋原教学楼里教书育人,循循善诱,十年如一日。也就在100多平方米大的学校里,他和学生们一起学习,玩乐。
53岁的林维克老师刚从今年的下半年开始,退居到了二线,成为了新美洲小学的校长。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担任新美洲小学的数学老师,期间并获得了县级先进个人、先进班主任、优秀名师等荣誉。他说,从1976年开始执教,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每每看着学生们认真学习并考取了重点学校时,心中仍是兴奋不已。
现在,镇内的教学条件设施早已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新美洲小学里,仍然用着龙港六小淘汰了的课桌椅,学生仍旧要抄写相关课本考试资料……几年来,林维克都在努力寻求改善学校条件的方法,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的。学校里当地的学生较往年来比,少了很多,在这读的大都是家庭情况较困难的和外地的学生。外地学生就占了学校总学生人数的2/3,使得学校里的学生流动性增大,加上语言不通,教育起来比较费力。尽管如此,林维克仍旧兢兢业业,在课堂上大声的讲课,就怕学生在下面会听不清楚。一个上午下来,声音都要哑了。外地前来打工的家长常常忙到顾不上孩子的学业时,孩子们就时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时,林维克就会一次次把学生拉到办公桌前进行作业指导,并联系家长,反复与家长耐心沟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学校地处偏僻,基本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而林维克在这一待就是35年,不为别的,只为让贫困的孩子们学到知识,懂文化,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我忍不住好奇问了林老师:为什么不去镇内或条件好点的学校执教,是怎样的信念让你一直坚守在这?林老师只是微微的笑了下说:“没什么特别的信念,就是做了为人师者该做,自己也想做的事罢了。”虽是轻描淡写的一说,但却更让人敬佩这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坚守者。
严重的危房
陈旧的、淘汰下来的课桌椅
整个校园才80多平方米,下课了孩子们只能在狭窄的校内玩耍着。
这就是我们的采访的主人公,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师林维克
龙网记者仔细聆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