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中国改革报:记龙港镇建镇三十年周年纪事

转载 2014-08-22 毋京生 中国改革报
[导读]抓住改革新机遇跨越发展正当时----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30年改革开放纪


    龙港网8月22日讯:抓住改革新机遇跨越发展正当时----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30年改革开放纪实。
    龙港镇,是浙江省温州市五大强镇之一,也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镇。龙港镇,地处浙江省最南部的东海之滨,1984年建镇,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依托灵活的发展机制和敢为天下先的造城精神,30年快速形成一座具有45万人口的城镇。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城。
    点燃激情探新路  锐意改革造“新城”
    30年前的龙港农民,一定不会想到,就是怀着进城过好日子的朴素愿望,自己在渔村荒滩上建造的城市,竟缔造了中国城镇化的一个传奇,一个中国城镇化的开路先锋。
    那个时候,龙港还只是鳌江江畔一个叫方岩下的地方,5个小渔村,人口几千人,一条坑坑洼洼的老街,几十间泥屋和一片滩涂。但在龙港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眼里,这是一个好地方:地处鳌江入海口,小小的方岩渡口,每天就有两万的人流,在它的背后是当时苍南最为富饶的宜山、钱库、金乡等乡镇。陈定模,带着一批干部组成“农民进城宣传队”,带着手绘的规划图,到周边到处动员,说是让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集资建镇、到城里落户赚大钱,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不到半年时间,5000多户周边农民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共收到地价款近1000万元,基本上解决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费用。
    农民进城,是因为那道“口子”打开了,自带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自找门路就业,这些从未有人尝试过的办法。冲破了当时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经济发展三大障碍。那热闹的场面,至今都让龙港年满五十左右的人们记忆犹新。
    笔者在龙港走访时,在一个住宅小区,询问了几个带着孩子在楼下乘凉的市民,了解他们那个时候的感触时,他们兴奋的回忆并诉说着,从脸上的表情和眼光中,仍可以透出那欣喜的神态。那时候,一听说可以进城落户,纷纷涌来的人们,顷刻就将“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堵得水泄不通。无论是前来咨询的人,还是排队交钱的人,到处都是充满了怀揣梦想的人们。熙熙攘攘的农民围着龙港规划图,用结着粗糙茧子的手指,寻找并确认着自己未来生活的落点。与周围一同的人,一起兴奋的交流着,询问着,彼此周边的环境是什么,邻居又是谁?那时候的街道上,汽车满载沙土水泥穿梭飞驰,新建的楼房,一天一个样的在迅速升高。新浇的道路快速向四面八方延伸,也将每一个人眼中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延伸。
    这一年,3000多间楼房同时建设,4000多个木匠、水泥匠忙碌在各个施工现场。不到3年的时间,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镇在荒凉的港湾拔地而起,曾经的小渔村一去不复返。
    龙港走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这一创举带来了当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股份制经济发展三大改革。鼓励农民带资进城办厂开店,解除了传统体制对农民进城的各种束缚;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了农民进城落户问题;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解决了建城资金问题;摒弃姓社姓资争议,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解决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当然,龙港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新型城市化新的烦恼,但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止。
    龙港作为名扬天下的“农民城”,全部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就凭着3万元钱可以进城建个房、领个城镇户口这一条政策,泥腿子上岸的农民专业户成了第一批龙港镇的新市民。让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这是龙港当年所有荣耀背后的内生逻辑与根本动力。冲破思想禁锢锐意改革,这是不变的时代呼声!

    一路走过30年,龙港在摸索中成长。一路发展30年,龙港在前进中壮大。一路坎坷30年,龙港在调整中完善。

    弹指一挥三十载  厚积薄发领风骚
    如今的龙港,在短短30年内,从5个小渔村、6000人口发展成常住人口超过43万人、地方生产总值近200亿元的明星城镇。既是一个城镇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却又是城镇化后何去何从的一个探索。单从经济规模、城市建设水平来看,龙港已经不亚于内地许多县级市甚至许多地级市。大街上,整齐的行道树,阶梯旁的花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下班的人潮,川流不息的路人,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与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谱成了一首紧张而刺激的“车辆汇合交响乐”。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来往,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放眼望去,一座座楼房井然有序地矗立在街道两旁,商贸中心、居民住宅有规划地分片排列着。大街的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商店里的东西各种各样,真实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虽然从表象上看,这里俨然是个规模不小的城市。但在行政体制上,龙港还是被县管制的“镇”,龙港人自称这种“镇级建制、市级规模”的城市体制是“小马拉大车”。如何打破体制,创出自己的发展之路,龙港一直在摸索着前进。
    苍南县委常委、龙港镇委书记丁振俊告诉笔者,在1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挤下了23.5万人,人口密度早已超过北京上海;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捉襟见肘的窘态除了交通问题,还有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严重不足。再加上由于规划滞后、空间不足,加上交通等基础设施功能不全等制约,龙港这几年发展速度的确是放慢了。目前,新一轮的乡镇区划调整,舥艚镇、芦浦镇、云岩乡行政区域并入龙港镇,调整后的龙港,新版图达到17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了45万。
  现在的龙港,从产业基础看,手握“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4张国字号名片。形成以印刷、礼品、纺织、塑编为支柱产业,以机械化工、通信电缆、食品化工、服装鞋革等为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依托于民营经济发展而崛起的龙港,从“自发建城”走向“产业兴城”,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85.07%。
    从区位交通的优势看,甬台温高速复线、鳌江跨江大桥、世纪大道拓宽工程等的上马开工提速,不断拓展着龙港的交通圈,改善着龙港的区位环境。这里,如今是连接温州“都市圈”和福州“城市圈”的重要节点,处于温州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沿阵地,龙港目前已具备建设小城市的基本条件。
    改革,是龙港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龙港着力推进财政体制、国资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基本形成与小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再创机制体制新优势。当年从龙港走出的不少能人们,依旧引领时代风骚。今天的龙港拥有雄厚的民力、民智和民资。
    丁振俊满怀激情地说,以“两带、三轴、四板块、多中心”城市形态空间布局规划为导向,以“龙港新城、世纪新城”为主平台,龙港将突出城市体制、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管理创新五大战略重点,不断推进城镇转型、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把龙港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国第一农民城,即农民建城体制创新区、农民创业创新示范区、农民生态宜居新城区。改老城,老城有机更新提速、路网建设全面铺开,这里三年将投资17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规划项目42个。建新城,龙港新城未来画卷绘就铺陈,中央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舥艚、崇家岙两个港口经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和新城拓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块即将“破土而出”;总投资将达到1500亿元。首期北片的3000多亩土地已经造地完成,一批企业已经落地,全长9.5公里的时代大道全线通车。
    厚积而薄发,城市化的新征程上,这些厚实的基础,是龙港奋进的基石。正是带着这样的底气,站在当下的时代节点上,龙港唱响新的时代强音:打造现代化的中国农民第一新城。
    智慧城市添动力  龙港展翅在今朝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这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又推出了更进一步的举措。选择人口较多的大城镇试点设市,将极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使城市成为效率更高、资源分配更合理、消费需求带动能力更强的一个大平台。智慧城市是融入了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建筑等一系列工业、信息升级变革成果的综合展现。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为未来物流、交通、医疗、农业、环保等各相关行业提供一个进一步快速更新升级的平台,为更高层次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并对投资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当前城镇化问题单靠城市改革难以解决,迫切需要寻找新突破口,要改变以往以单纯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做法,集中优势资源设置试验区。尤其针对人口10万以上的建制镇,开展新型设市模式试点,这也将成为近中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在龙港新城规划展示馆的露天平台,丁振俊指着东边天幕下那一片广袤“新大陆”说,这片106.8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未来的龙港新城,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的核心区、苍南实施“双海双区”战略的主阵地。龙港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空间平台,突破现有城市框架,以实际行动寻求城市的“凤凰涅槃”。
    龙港新城的建成之日将是龙港从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突破之日,将来的龙港城区可容纳60万人口。
    龙港新城不仅高起点规划,建设更是大手笔。北部已经造好的3000亩新大陆将以大片区打包的形式推向市场,吸引国内外大的财团进驻,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整体开发,政府只需做好道路基础设施。与龙港新城呼应的还有龙港世纪新城、城东新区也将启动建设,龙港城市正全面东扩。
    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内涵上,赋予完善功能——让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更好满足市民需求;让公共绿地、文化设施建设更好遵循市民期待;让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完备。
    曾经缔造辉煌传奇的龙港人,他们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停滞不前,在走过30年的历程后,他们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瞄准了新的前进方向。从30年前的农民造城、进城,到如今新城老城齐头并进,这座位于蓬勃发展中的鳌江流域中心镇——龙港,再一次搭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通知的战略快车,大步流星地迈向宜居宜商宜创业的新时代。



责任编辑:wuchunjun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