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网7月23日讯:今年我县“五水共治”的第一仗,就剑指“垃圾河”。截止6月底,全县垃圾河整治已“初战告捷”,成绩固然可喜,但垃圾河治理并非一劳永逸。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查看龙港镇的多条河道,“聚焦”垃圾河治理情况时发现,该镇垃圾河治理总体情况确实有所好转,且部分河道的治理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和见证,“河比以前干净多了!”是从老百姓口中听到最多的评价。然而该镇自后续的长效管理机制推出后尽管发挥了作用,但走访中记者也发现部分“整容”垃圾河的后续保洁依然留有“尾巴”。
位于站港大道和西三街路口的殿下河曾是一条“臭名昭著”的垃圾河,按照县里下达的任务,殿下河应该在6月底前完成整治。对照整治前的照片中垃圾满布、水葫芦疯长景象,当记者来到河岸边时,看见河道里抢眼的垃圾杂物和水葫芦已消失不见,河面上没有明显的漂浮物,只是在沿河而下百米后,记者在桥旁的岸边看见了一些集中堆放的垃圾。
“有一些是河里打捞上来的,放在岸边没有处理掉,天气热起来就很臭。”家住该河附近的陈先生这样说道。据了解,目前龙港城区河道保洁已经实行市场化运作,由福建一家保洁公司承包,龙港镇城管大队负责监管。 对此,龙港镇综合管理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严格按照标准治理垃圾河强化监督,对于打捞后的垃圾要求尽快清理,不给整治留“尾巴”。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龙港河底高河、双陈河、岱头河等多条河道,从整治情况看,水葫芦已基本被清除,但河面或岸边依然能看到生活垃圾的影子,并且期间记者还发现有居民悄悄将簸箕里的垃圾倒在桥边,给“整容”的河道及两岸环境打了折扣。那么,龙港镇的宣传及监督工作做得如何,是否已经到位?“‘五水共治’宣传一直在开展,但许多居民长期形成的习惯并不是通过短时的宣传能马上见成效的,因此龙港镇的保洁工作依然压力较大。”龙港镇副镇长章定宇这样说道。
自“五水共治”开展后,许多群众切身感受着河水的变化,也有一群人参与到了守护“母亲河”的行列中。在一些龙港的河道边时而能碰见,一些村居干部、老人协会、社会热心人士组成河道保洁监督队,统一着装、佩戴袖标,在河岸边巡逻,对辖区内发现的乱丢垃圾的现象予以制止。同时龙港镇还安排人大、团委、妇联组成监督团每半月组织一次河道巡视,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要求即知即改,并列入对保洁公司的考核。龙港电视台还特别开播《龙城聚焦》栏目,对龙港境内的两河整治的问题进行自揭伤疤、自我修整,并加强不文明行为的曝光,促进群众改掉生活中乱丢、乱放的劣习。
龙港镇农经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龙港镇政府拨款380万专用于龙港镇河道的保洁经费,由保洁公司、壹加壹志愿者以及相关社区自行组织队伍组成保洁队伍。同时镇里还引进了保洁竞争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三种竞争模式,并要求城区一级河道一天保洁两次,城区二级河道、农村一级河道一天保洁一次,农村二级河道两天保洁一次,接下来将强化多方监督管理,抓好长效保洁机制的落实,使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李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