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一座因改革开放诞生也因改革开放发展的城镇。震撼全国的温商传奇,原是从这里开始。每天,这里总是商机盎然,车尘滚滚。
十月中旬的某一天,在龙港镇一条喧嚣的街市上,人们摩肩接踵、挤挤挨挨,万头争看,盛会无前。这一回,大家争先恐后拥挤着,不是围观一款新潮的车型,或购买一种紧俏的商品,而是欣赏几百幅悬挂于街头铁架子上的书法作品。在龙港,这温州最富有的城镇之一,当街书展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参展的是两个纯民间的小书社。一是苍南县龙港镇的三味书坛,一是瓯海区的镜心书画院。作为东道主的三味书坛,有成员30多人。三年前,这些学书于书坛前辈徐诗容先生门下的同学们取水、墨、心三者之意,以三味书坛为号结社,以自爱、自娱、自乐,立艺、立德、立人。他们不设坛长、会长,只规定每月轮流作东。书友自带作品,大家相聚一起,自然形成每月的展览会。并相互交流切磋,现场书写,老师点评,以促进书艺提高。三年中,他们频频外出寻师访友,参观外地书展,派员赴中国书协培训班短期深造,又邀请外地书社来龙港书展。这次与瓯海镜心书画院的联展,就是三味书坛今年的计划活动之一。
我和温州晚报的志坚、文远、光足是附庸风雅应邀赴会的。
真是苍山瓯水翰墨香啊!当我们站在来自苍南和瓯海的这几百幅书法作品前面时,马上被它们的艺术魅力所折服了。墨分五色,笔走龙蛇。我们没意识到是置身于龙港街头,而是像进入了艺术殿堂,只觉得眼花撩乱,美不胜收。没想到三味书坛和镜心书画院这两个普普通通的民间小团体,居然是人才辈出、卧虎藏龙。龙港景明水秀,地之形胜,是姜立夫、刘绍宽、谢云的故乡,历来多文人墨客。这次我们拜识的三味书坛的领军人物、会员的共同老师徐诗容先生,更是儒雅清癯的谦谦君子。看他笔力遒劲、功底颇深;书法方中有圆,柔中藏刚,便对他说:你让我想起书坛前辈、已故的平阳书法大家张鹏翼先生。徐先生说:你所言极是,我跟张先生学过字,所用的笔也是鸡毫。我更肃然起敬,心想:张鹏翼先生的书风如今更是难得一见啊!
看了书展,我们便去看书坛所在地。
书坛坐落在龙港镇新河村。一座三间二层的矮楼房,耸立在草木葱茏的田野间。正门挂一块棕色底蓝字的招牌,上书四字:三味书坛。进门。一楼东首是工作室,摆一张8米长的桌子,可容四人同时书写。西边是农家阅览室,中堂是接待室,楼上三间是会客室和展览厅。整座小楼满壁书画,古色古香,雅趣盎然。徐先生介绍说:书坛成员无论从工从农从商,都是事业有成的人。这座小楼就是有人无偿提供的。可大家并不满足富有的物质生活,都想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想用文化来提高自己的雅趣和品位。
说得真好。于是,我想起乐清市的三禾文化俱乐部。
这个已有130多名各界人士组成的三禾文化俱乐部,以和谐、禾苗和民生为宗旨,改三喝(喝酒、喝茶、喝墨水)为三禾。他们定期举办读书会、笔会,一边读书一边写诗、作文、书写、画画,目标是使人“由富而贵,以文化之。”著名学者马斗全先生称赞他们是“为生命的厚度而读书。”一如三禾俱乐部成员、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所说:“富只是有钱而已,雅是一种气质品位……由富向雅,应该成为我们企业家不懈的追求。”这就是富起来后人们的共同追求,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更是我们温州这片土地上不断诞生出三禾俱乐部、三味书坛、镜心书画院等自发的民间团体的原因。 我们为此喝彩叫好!
离开三味书坛,回望独立于一片绿野中的三间小楼时,我想起马斗全先生写给三禾文化俱乐部的诗:
一楼掩映绿荫中,
清雅宜人卷轴丰。
归去好同乡里讲,
商潮盛处读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