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质量的增长不可持续
转载 2011-09-19
《大众日报》
[导读] 在雷曼兄弟倒闭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三周年之际,2011大连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也落下帷幕。达沃斯论坛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有科技支撑和高科技含量的增长,低碳、绿色和环保的增长,惠及民生的增长。温家宝总理如是说。自达沃斯夏季论坛落户中国以来,对“增长”的重视一以贯之。从前年的“重振增长”,到去年
在雷曼兄弟倒闭引爆全球金融危机三周年之际,2011大连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也落下帷幕。达沃斯论坛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有质量的增长”,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有科技支撑和高科技含量的增长,低碳、绿色和环保的增长,惠及民生的增长。温家宝总理如是说。
自达沃斯夏季论坛落户中国以来,对“增长”的重视一以贯之。从前年的“重振增长”,到去年的“推动可持续增长”,再到今年的“关注增长质量”,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为,有质量的增长才是可持续的,也只有这样“重振”的增长才有意义。它更强调从根本上反思现有增长模式,也凸显了世界经济增长质量不佳的现状。
目前,走在危机后复苏道路上的世界经济存在大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美国债台高筑,欧洲国家债务危机蔓延,发达经济体低增长高失业问题严重,令人担心二次衰退成真;另一端,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在饱尝通胀之苦的同时,受制于发达国家,经济也面临随时减速的风险。这其中既有化解危机时带来的后遗症,也与各经济体内部的结构问题密切相关。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所言,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周期性,更是结构性的。周期性的问题,也许靠短期的刺激、常规的措施就能走出泥沼,而结构性问题引发的全球危机,要靠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来解决。
3年前的9月15日,随着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一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规模刺激措施和救市方案的出台。美国量化宽松,各国低利率跟进,短期内大把撒钱刺激,虽然在危急时刻避免了经济的崩溃,却没能换来经济的真实改善和效率的持续增加,在短暂的亢奋期过后,各国增速今年以来又现停滞甚至下跌,出手过重的救市政策导致结构性问题恶化,次贷危机转向主权债务危机。于是人们发现,危机犹在,只是转化了形式而已。事实证明,任何救市都是有代价的。寄望短暂的刺激换来持续的增长,此路不通。从长远来看,发达经济体不得不面对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问题,欧洲靠财政赤字托起的高福利难再继续,美国看似强大的虚拟经济也需要实体产业的支撑,靠内生动力增强实现有质量增长已刻不容缓。
欧美有欧美的难关,中国有中国的问题。
作为新兴经济体领头羊的中国,无论是在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中都赢得无数赞誉,甚至被称作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引擎,但同样也要面对增长质量的问题。往近处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曾让全世界为之振奋,但4万亿投下也难免产生副作用。适度宽松政策带来货币泛滥,房地产因为刺激性政策而失控,物价高企,中小企业身陷困境,问题多多。当下实施紧缩政策颇有为此前救市还债的意味。拉长时间看,近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接近10%,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3%。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为全球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尚在后面,贫富差距甚至有所扩大,GDP增长质量并不高。而靠外延式拼成本高投入所维系的高增长还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因为,随着人力、资源价格的不断提升,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外部市场的不可控,这样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大连达沃斯夏季论坛已告结束,而启动“有质量的增长”不过刚刚破题。从温总理的概括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经济体“有质量的增长”要跨越多个维度,不仅要看其GDP的数量,而且要看增长的内涵。不仅要考虑增长的“可持续性”,也要考虑增长的“正义性”……这不是一日之功,却必须从当下做起。于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