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
转载 2011-09-01
《江西日报》
[导读]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最近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对物价、分配不公、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发展不平衡、反腐败8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怎么看”,又阐明“怎么办”,在拉直干部群众心中一个个问号的同时,更增添了他们与党和政府共克时艰、团结奋斗的决心和信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一书最近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该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对物价、分配不公、住房难、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发展不平衡、反腐败8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既分析“怎么看”,又阐明“怎么办”,在拉直干部群众心中一个个问号的同时,更增添了他们与党和政府共克时艰、团结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马克思曾经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聚焦热点难点,直面现实问题,以鲜明的态度维护群众利益,为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谋思路、出对策、想办法。这就深刻地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怎么看”,而要在把问题看准、认清、分析透之后,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现实问题,应对各种挑战。
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就要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为政之要,贵在落实。每一项规划,每一个决策,不管有多么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抓好落实,也只是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当前,少数领导干部面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时,陷入“从要求到要求、从口号到口号、从论证到论证”的怪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作风不扎实。有一句格言说得好:“想做一件事只需一个理由,而不做事则可以找出许多理由。”对领导干部来说,就应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履行职责,对待工作不懈怠、不敷衍、不推脱,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思路、好办法,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以实绩取信于民。
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就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左传》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党员干部对待自己的职责,要像农夫耕种一样,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倾注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日三省,殚精竭虑。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能知责尽责、勇于担当,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各种任务;就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鞭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就能鼓舞群众、带动群众,形成和衷共济、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多在“怎么办”上下工夫,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必须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应扑下身子、放下架子、甘当孺子,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迈进。
理论的魅力在关注民生热点中持续绽放,理论的活力也在回应现实中不断迸发。《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拉近了理论和群众的距离,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深入领会其精髓,积极汲取其营养,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