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全面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转载 2011-03-29
《经济日报》
[导读] “过去村里财务不公开,群众有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里每干一件事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每花一笔钱都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否则不能报销入账。现在村里做什么事都是村民代表审了算。”近日,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村民陈忠武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干什么事,我们都放心了!”在浙江,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热情。浙江省委
“过去村里财务不公开,群众有意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里每干一件事都要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每花一笔钱都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否则不能报销入账。现在村里做什么事都是村民代表审了算。”近日,浙江省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村民陈忠武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干什么事,我们都放心了!”
在浙江,3万多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极大地激发了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热情。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高度重视,提出要在完善制度规范、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尤其要突出对群众关心的村务活动的监督。多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既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又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以统筹推进、综合治理的方法,努力解决基层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泽民说,浙江省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探索,不仅加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也为国家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尤其是村民自治机制提供了实践经验。
村干部廉洁自律的“防火墙”
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对村务的全面监督,既约束了村干部的权力又保障了村民的合法利益。
“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2010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新增了这样的规定。
这一消息,让浙江省武义县后陈村的村民喜不自禁,因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该村首创,他们的创新做法不但在全省推广了还写进了国家法律。
“2004年,开发区征用土地,后陈村拿到土地补偿款1000多万元。这笔钱怎么花,引发了村民的上访风波。村民要求分钱而村干部拒绝,想用这些钱搞投资,发展集体经济。”后陈村党支部书记何荣伟说,转让土地的钱放在村里,村民不放心。
如何让村民放心呢?后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督村委会工作,同时还有一条“硬规定”:村里所有开销,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否则不能报销入账。这一制度被称为“后陈经验”,实现了村务监督机制、体制上的重大创新突破。
“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和村干部勤政廉政等5类事项,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重点。”何荣伟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7年来,我们对2405万余元的财务发票进行公开审核,纠正不规范票据42笔,拒付不合理开支3.8万元。此外,后陈村的年集体收入从每年2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60万元。几年来,后陈村实现了干部零违纪、村民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入账的“四零”现象。
记者在后陈村看到,村里有村务公示栏、村级廉政室等。每个办公室墙上都挂着每项村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图,每个村民都有《村务监督管理阳光手册》,村民只要翻开看看,就能找到自己的权利和监督流程。
构筑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挥干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畅通民情和民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村干部做事村民放心了。”天台县三河镇下峧村大学生村官徐赛君说,通过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对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产处置、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使村级财务支出更规范、更透明;通过村民“面询会”的形式,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村民对村账的猜疑消除了,村务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也明显减少。
“以前,一些在外经商的个体经营者想出钱帮助村里搞建设,但又怕村干部把钱用在不合理的地方。”徐赛君说,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后,与村两委一起制定了《捐资款使用报告制度》,做到使用前征求意见,使用中报告开支情况,使用后专项审计,让捐款者和村民都放心。2006年春节,10多位个体经营者向村里捐资近60万元。
“2005年我回村时,村里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我想筹钱为村里办点事,但村民怕干部乱花钱,就是不同意。”曾在外做生意返乡的现任下峧村村委会主任周兆江说,现在好了,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里的硬化路、路灯、造桥三件事都办成了。
近5年来,下峧村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村内道路建设、改水改厕、村民服务中心建设等10件大事。该村村民周兆有说,“近年来,村民对村里各项建设事业由冷变热,由反对到全民支持,原因就是村干部用钱放心,对村干部办事信任了。”
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管理机制更加健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走进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嘉善县惠民街道优加村,记者眼前一亮:一幢幢漂亮的村民小楼,一家家密集的商业店铺,一条条笔直干净的道路,这完全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现代化江南小镇。
惠民街道优加村党总支书记王苗兴介绍说,2005年8月,优加村在全县率先试点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了《村务公约》,全面推行“制度管人、干部管事、群众管钱”的民主监督机制。5年来,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优加村村民屠龙春说,“过去因为征地补偿款的事,村干部不透明,老百姓不满意。”他感慨地说,现在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所有的财务要公开,所有的工程要招标,我们放心了!
5年来,随着优加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日益发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全村民主监督机制的风气日益浓厚,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据统计,优加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从2004年1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万元,村集体资产市值突破2亿元。
“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在阳光下办事更放心了。”安吉县杭垓镇唐舍村党支部书记梅明星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惠农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村民要求财务必须公开透明。从2010年开始,我们村全面实行按月集中理财,每月公示村财务现金日记账。
记者在唐舍村的公示栏前看到,去年底和今年1月的村财务现金日记账,每一笔财务收支都写得清清楚楚。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浙江省委、省政府将围绕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增加向农村的各类项目的投入。各地村务监督委员会也将把这些投资列为监管重点,保证资金落实到位,真正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