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GDP增幅告诉了我们什么
转载 2011-03-07
《陕西日报》
[导读]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我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增幅下调了0.5个百分点,比实际年均增长11.2%,下降了4.2%。这个增幅在执行起来虽然可能会有所突破,但中央下调GDP增幅,已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已把提高发展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GDP增长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唯GDP”可以说走到了尽头。GDP在我国地位的确立是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我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年均7%,比“十一五”增幅下调了0.5个百分点,比实际年均增长11.2%,下降了4.2%。这个增幅在执行起来虽然可能会有所突破,但中央下调GDP增幅,已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央已把提高发展质量放在了重要位置,GDP增长不再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唯GDP”可以说走到了尽头。
GDP在我国地位的确立是与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同步的。1991年我国GDP首次突破两万亿元人民币,以后到了1993年,GDP正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在“唯GDP”思想的驱动下,我国的GDP以后每年都在以万亿元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去年逼近40万亿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然而,在GDP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却忽视了发展的平衡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忽视了社会的公平和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忽视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至于有人在问:经济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多是依靠投资而不是消费,多是依靠外需而不是内需。近期有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占GDP的比例,已从去年11月的38%上升到今年1月的45%。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但还是低于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62.1%。就是这个比例,也比不上和我国发展层次差不多的国家,如印度为67.1%,巴西为80.9%,当然更比不上发达国家。消费比率不高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关。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过多的收入,就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消费比率不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不高。
这次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年均增速确定为7%,并强调指出这“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增长。强调质量与效益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相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总理在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时,突出了控制物价、调控房价、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强调要缩小贫富差距,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视,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执着。有专家评论说,“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明确政策指向,就是让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就应该给人民以利益、给人民以实惠、给人民以幸福。
当然,调整GDP增长,并不是不讲GDP。王兆国副委员长3月5日在参加陕西代表团审议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还是要讲经济总量的,没有经济总量,就没有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有了强大的综合实力,我们才能发展其他事业,才能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有尊严的生活。最近我国从利比亚撤离工作人员就显示了这一点。
没有GDP是不行的,但唯GDP也是不行的。我们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活,协调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