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批评”应成为一种境界
转载 2011-01-20
《河北日报》
[导读] 在“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现在开博客的官员或未来准备开博客的官员,都应抱有“等批评”的态度,而且官员应该适应网友好言相劝式的批评以及怒骂式的批评,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开博客又有何益?(据1月18日《南方日报》)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和网络问政的兴起,官员博客、部门博客大量涌现。但浏览一些官员、一些部门的博客或微博,常常只能看到个人或本部门的形象展示,鲜见与公众的交流
在“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现在开博客的官员或未来准备开博客的官员,都应抱有“等批评”的态度,而且官员应该适应网友好言相劝式的批评以及怒骂式的批评,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开博客又有何益?(据1月18日《南方日报》)
随着博客的不断发展和网络问政的兴起,官员博客、部门博客大量涌现。但浏览一些官员、一些部门的博客或微博,常常只能看到个人或本部门的形象展示,鲜见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也没有网友的质疑与批评。可以说,批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是这些人的工作完美无缺、人人满意了吗?恐怕不是。领导干部处理的事情多、面对的人群广,就算再恪尽职守,工作中也难免出现纰漏、过失乃至错误,而且不同人群的具体利益诉求往往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受到一些批评应该不足为奇。
客观地说,“等批评”不是一种新态度,但从上述情况看,它又确确实实需要成为一种“新”态度。因为时至今日,一些官员对于公众批评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一些人仍然喜欢“没有批评”,甚至无视批评、回避批评、拒绝批评。实践表明,这种态度是工作的大敌,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埋下隐患。
具体到官员博客,其目的就在于借助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时性等优势,为官员沟通民意、展示个性搭建平台,为公众发表见解、表达意愿提供渠道。一般来说应包含发布、传递权威信息,与网友互动、答疑解惑、构建良好干群关系等基本功能。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都少不了“等批评”的态度。“等批评”实质就是直面公众的呼声、尊重公众的意愿,拿出平等的姿态、谦虚的态度,真心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有了这样的态度,就能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公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官员就能了解公众的真实看法,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纵观一些国内知名的官员博客或部门博客,无不是赞扬的、批评的、质疑的、探讨的声音交织混合,甚至他们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也成了热点话题,而反观那里的工作,并没有因批评而萎靡不振,而是因互动而有声有色。这就说明,批评并不是洪水猛兽,一方面批评的产生本来就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有批评才说明公众有关注、有爱护、有期待,正所谓“爱之深才会苛之切”。
当然,网上一些批评、质疑也并非完全正确,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纯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借题发挥,乃至泄私愤式的批评。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之拒绝批评,仍然要拿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雅量,让“等批评”成为工作必需、成为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