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面向全国公开招选非公企业团委书记 加强非公企业共青团工作
8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本周汇集浙江杭州,为他们更好地胜任新岗位——非公企业团委书记进行为期一周的“充电”和培训。
这81名新任非公企业团委书记人选是从全国各地的逾16000名报名者中,经过层层笔试和面试考察后脱颖而出的。今年8月起,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牵头,浙江省126家非公企业开出优厚的薪酬和发展条件,面向全国公开招选团委书记人选。“公选令”一出,立刻引发了报名热潮,平均每一个岗位的招选比例高达130:1。
报名者的学历都在大专以上,还有不少博士和硕士。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也有很多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部分留学归国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只有26岁。
“相对于政府而言,企业有它独有的活力优势,这也是吸引我去企业创业的最大动力。”被宁波民营企业——沧海集团成功录用的王平此前是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说,7年的机关工作经历给了他弥足珍贵的工作经验,但也让他意识到发展空间的局限性。
“所以,我想通过浙江省这次公开招选团委书记的机会走出去,跨上更高的一个平台。”王平坦言,这次非公企业团委书记招考,企业开出的条件以及企业的诚意都深深打动了他,并最终促使自己作出了报名参选的决定。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截至2009年12月底,浙江共有非公有制企业35.4万家,从业人员1130.8万人。全省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约占75%。民营经济不仅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生力军和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
“浙江非公企业数量多、发展快、影响大,但同时也面临人才需求旺盛、优质人才储备不足的难题。”浙江团省委书记周柳军说,为此,近年来浙江的绍兴、萧山、象山各地都有民营企业面向全国,个别开展公开招考团委书记人选的尝试。
而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中80%以上都是年轻人,通过开展企业共青团工作,增加企业对年轻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共识。据介绍,目前浙江全省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组织的近2.6万家,建团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浙江团省委副书记蔡永波介绍,此次参与公选的126家浙江非公企业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电五金、医药食品、商贸旅游等各个行业,基本都是规模以上行业的重点企业。除了开出5万-15万元的诱人年薪外,入选者还将同时兼任行政、宣传、办公室、人力资源等相关管理岗位,享受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待遇,并将作为企业发展的后备干部给予重点培养。
“我希望新招选的团委书记能够和企业里的年轻人靠得更近些,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思想动态,增加企业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真正成为沟通青年员工与企业高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杭州金都房产集团总裁吴忠泉说。
来自湖北荆门的余攀今年才25岁,目前已到乐清柳市兴乐集团报到任职。她说,年轻、扎实、肯干和创新精神或许是企业最终选择她的原因。她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在企业开展团组织工作,团结更多的团员青年,为企业的发展助力。(新华社杭州11月5日电 记者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