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公开招待费难在哪里

转载 2010-05-05 《河北日报》
[导读] 截至4月11日,共有35家中央部委公布了部门预算。但从各部委公开的信息来看,并没有涉及公务接待这样的“热点细节”。(5月4日《瞭望新闻周刊》)那么,公开招待费到底难在哪里?首先,难在招待费没有“名分”。众所周知,公款吃喝的主要来源是招待费,而招待费也是政府部门日常花费中随意性很大且数目可观的开销项目之一。然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根本就没有“招待费”这个概念。本无“名分”的费用支出
    截至4月11日,共有35家中央部委公布了部门预算。但从各部委公开的信息来看,并没有涉及公务接待这样的“热点细节”。(5月4日《瞭望新闻周刊》)那么,公开招待费到底难在哪里?

  首先,难在招待费没有“名分”。众所周知,公款吃喝的主要来源是招待费,而招待费也是政府部门日常花费中随意性很大且数目可观的开销项目之一。然而,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根本就没有“招待费”这个概念。本无“名分”的费用支出,如何能够分门别类进行公开?因为没有“名分”,招待费不仅不在财政预算之列,而且多假以各种旗号堂皇入账。由此,甚至出现过水企招待费计入水价成本的闹剧。

  其次,难在财政监督的路径依赖。我国目前的财政监督主要依赖于政府内部的审计监督,而审计监督作为一种事后监督,仅限于造成损失之后发现问题,同时,审计人员能否从纷杂的政府账目中发现所有问题也还有疑问。按照宪法和预算法规定,各级人大应该是最重要的财政监督机构,而实际情况是不仅部分代表缺乏足够的监督意识,不少地方人大也根本没有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其监督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在此前提下,想要得到招待费的准确数字确实有点过于理想化,相比之下,如何堵塞制度漏洞或许更加重要。

  实际上,如果招待费能够得到准确定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加强审计部门与各级人大的监督力度,“阳光财政”之下政府信息公开将不再那么困难,而公款吃喝之类的跑冒滴漏也能得以有效控制;反之,如果不能引起制度层面的反思与修补,纵使得出某时某地具体的招待费数字,意义也不是很大。

  如果不能公开详尽的招待费数字,有关部门不妨先公开工作流程以及制度调整,相比起层层迷雾笼罩之下的数字,公开的审计流程更容易满足公众的需求——— 由此,起码可以保障大家日后得到一个客观准确的答案,而不是因语焉不详的数字一次次撞上信息公开的“玻璃门”。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