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从“言商”到“研商”

转载 2010-01-15 《辽宁日报》
[导读] 最近参加省里会议,了解到这么一件事:某地兴建一座体育场,需要8.9亿元,与建筑商达成了协议,资金都批完了。上级领导到此调研,现场算了一笔账,觉得报价偏高,就找建筑商“讨价还价”。领导的账算得非常明白,面积乘以单位造价,总投资不过5.6亿元。最后,施工方接受了新报价,还乐乐和和地把工程干得很好。算一笔账,省了3.3亿元!这笔账很简单,只要你清楚每一块钱的来之不易,只要你认真细致地去了解核算,就能做
    最近参加省里会议,了解到这么一件事:某地兴建一座体育场,需要8.9亿元,与建筑商达成了协议,资金都批完了。上级领导到此调研,现场算了一笔账,觉得报价偏高,就找建筑商“讨价还价”。领导的账算得非常明白,面积乘以单位造价,总投资不过5.6亿元。最后,施工方接受了新报价,还乐乐和和地把工程干得很好。

  算一笔账,省了3.3亿元!这笔账很简单,只要你清楚每一块钱的来之不易,只要你认真细致地去了解核算,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笔账其实很难,如果你对建筑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如果你不清楚各种材料的市场行情,就是算了也难让人信服,对方还可以找无数个客观理由来抬高要价。

  这个故事,凸显了领导干部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在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部署和配合,官员对经济认知程度的高低,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档次有着深刻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当下最紧要的经济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调整。

  有一句俗话叫“在商言商”,招商引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言商”也是政府官员的本领和任务。在有些地方,招商引资靠感情,靠喝场面酒说场面话,靠许诺各种优惠政策。这种情况,对官员的要求不高,不需要懂得太多的专业知识,靠老一套的打法就能应付。但是,这样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大多也不具备很高的知识含量,要么是污染企业,要么是生产方式粗放,对地区的长远发展有害无利。

  时代在变,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在变,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升级越来越快,观念变更越来越频,如果各级领导干部跟不上知识飞驰的脚步,不注重学习纳新,就会在招商引资时与符合发展趋势的先进生产力“话不投机半句多”。唯有变“言商”为“研商”,升级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资格去择商选资,才有能力去领导经济发展转型。

  马云在《马云十年》中透露,阿里巴巴当初择址杭州,正是因为当地官员对未来电子商务的独到理解,双方不谋而合、相见恨晚;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在无锡建设,更是无锡官员对这一庞大潜在产业的有力把握。很难想象,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说不清电池与电容,锂电池生产企业敢到那里投资?一个对电子技术一窍不通的官员,如何与IT企业家沟通交流?

  今天的辽宁,已迈入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我们不要“三高一低”的发展,不要“旧瓶装新酒”的发展;我们要的是新型产业、现代资本、先进技术。更高的要求,需要领导干部尽快进行知识转型,变“言商”为“研商”,做一个合格的当家人,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