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知识不转型,经济转型难突破
转载 2010-01-06
《南方日报》
[导读] 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背景下,干部的知识转型就成为了当下急迫之需。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必须跟得上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既要有产业眼光,又要有世界眼光。在参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六小组讨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在讨论到招商引资的时候,汪洋进一步说,我们过去不少地方干部靠喝酒靠联络感情
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背景下,干部的知识转型就成为了当下急迫之需。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必须跟得上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既要有产业眼光,又要有世界眼光。
在参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六小组讨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也要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在讨论到招商引资的时候,汪洋进一步说,我们过去不少地方干部靠喝酒靠联络感情来招商引资,现在招商引资要用商业语言,这就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
时代在变,经济发展的环境在变,尤其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形势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速,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不懂得新知识,不懂得新形势,总是靠老一套官场文化应付天下,终究会跟不上形势,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招商引资而论,在传统发展时期,由于对引进企业质量要求不高,粗放型发展模式大行其道,相应对招商官员的素质要求也不高,会说场面上的话,会喝场面上的酒,再许以种种政策优惠,万事易摆平。在这种情况下,对官员的要求不是“懂知识”,而是“懂场面”。这一套迄今仍然在发挥作用,喝酒招商的传统仍然难以根本革除,但这不是全部。作为一个旨在进行产业大转型大升级的省份,广东的招商引资和其他省份大为不同,新的资本运营模式,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经济理念等等决定了广东要招的主要是高科技之商,是高端服务业之商,引的是先进技术,是现代资本。假如对新知识和新理念完全不懂,场面上的话再懂得说,也是摸不着脉门,难以招到我们需要的、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商”。
在现阶段,经济转型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的部署和配合,官员对经济认知程度的高低对经济转型有着深刻的影响。在知识结构依然停留在老一套的情况下,对经济转型的认知必然是模棱两可,转来转去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口号喊得再动人,做事还是旧办法。照着旧办法,污染企业也可以打扮为高科技企业,粗放式生产方式也可以定性为发展的需要,到最后,就地升级只是换个招牌,异地转移转来的又是牺牲环境搞发展。因此,干部知识不转型,经济转型难突破。
只有干部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了,经济转型才能发生化学反应。南雄精细化工基地招商引资形势搞得好,就与当地干部经过培训学习,改变了一点知识结构有关,“起码回来后能跟老板对上话”。如果在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面前一问三不知,难免“话不投机半句多”,又能招来什么样的“商”呢?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不是容易的,必须跟得上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既要有产业眼光,又要有世界眼光。广东今后的发展所朝向的是国际领域,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主力军”,这意味着广东的干部必须进一步朝“海洋文明”、朝国际先进文明生态靠拢。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干部的理念闸门、知识闸门一旦打开,所带来的生产力格局的转变是巨大的。在这方面,广州、深圳的干部应当领风气之先。因为一个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一个要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任务都不轻,而且还要向新加坡、首尔叫板,如果干部的知识结构跟不上,靠什么叫板呢?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这是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背景下,干部的知识转型就成为了当下急迫之需。能转型的及早转型,不能转型的及早更换岗位,拖延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降低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质量,影响个人仕途尚是小事,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改革,影响了一个地方百姓的福祉,才是大事。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