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年终总结先让群众“过堂”

转载 2009-12-24 《新华日报》
[导读] 年关将至,总结一年,谋划来年,很重要,也很必要。关键在于年终总结如何写。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今年的年终总结总体趋向务实,表现在空话少了,个性化强了。但地区、行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清晰可见,网上找灵感、数据捏面团、问题打哈哈的现象并未绝迹。此类现象有待于切实加以改进。年终总结看似只是文字的表述,其实彰显的是一种作风。它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求真务实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个单位和部门能否直面不足
    年关将至,总结一年,谋划来年,很重要,也很必要。关键在于年终总结如何写。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今年的年终总结总体趋向务实,表现在空话少了,个性化强了。但地区、行业、单位、部门之间的不平衡清晰可见,网上找灵感、数据捏面团、问题打哈哈的现象并未绝迹。此类现象有待于切实加以改进。

  年终总结看似只是文字的表述,其实彰显的是一种作风。它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求真务实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个单位和部门能否直面不足、继往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本质上看,年终总结是干出来的,而不是挖空心思写出来的。不可否认,年终总结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已演变成一种形式主义或口红工程,或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或好大喜功、妙笔生花。此类现象虽早已为舆论所抨击,为群众所不齿,但个别领导依然奉行“干得好不如说得好”的潜规则,讲成绩条分缕析,洋洋洒洒;谈问题,一笔带过,避重就轻。更有甚者,为讨好上级,不惜玩弄数字游戏。在数据的引用上,置科学严肃的统计于不顾,依据某种需要信手拿来;在数字的比照上灵活多样,纵向比不行,就横向比,横向比不行,就同往年比,目的只有一个:越比越好。殊不知,这样的“总结”只能是自欺欺人,并无公信力可言。

  俗话说,“家门口的塘知深浅。”老百姓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自有“一杆秤”,想蒙混过关是混不过去的。机关工作好不好,最终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企业经营怎么样,最终要看市场认可不认可;医院服务是否到位,最终要看患者领情不领情。根治少数地方年终总结存在的假大空现象,最好的良方就是将总结置于阳光下,先让群众“过堂”,接受百姓的检验。在百姓的“火眼金睛”里,任何不切实际的浮夸和滥竽充数的废话都会遁形,且无藏身之地。取而代之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