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改革,别伤了农村娃
转载 2009-11-20
《新华日报》
[导读] 有关“北大招生中学校长推荐制启动”的议论正酣,又传来一些名校明年大幅度提高自主招生人数的消息。这些探索都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对于怎样改才不会忽视农村娃,好像还没有听到有关高校拟定了相应的措施。已试行几年的各校自主招生的标准,有“百科全书”式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精通琴棋书画或体育的特长生;还有创新发明能力出众的精灵……应该说,这些尺度的设定都有一定道理,但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农村的孩子,被
有关“北大招生中学校长推荐制启动”的议论正酣,又传来一些名校明年大幅度提高自主招生人数的消息。
这些探索都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对于怎样改才不会忽视农村娃,好像还没有听到有关高校拟定了相应的措施。
已试行几年的各校自主招生的标准,有“百科全书”式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精通琴棋书画或体育的特长生;还有创新发明能力出众的精灵……应该说,这些尺度的设定都有一定道理,但农村,特别是边远落后农村的孩子,被“自然淘汰”的可能性却增大了。事实上,近几年,有些名高校自主招生中早已不见农村娃。难怪有农村老师说,这样改,是让农村孩子既输在起跑线上,又输在跑道上。
怎样改才不会忽视或尽可能少冷落农村娃?
有人建议,给予农村娃一些特别的政策,甚至强制各校录取一定的比例,这好像对其他孩子不公;有人建议,增设“吃苦耐劳”和“朴实朴素”等有利于农村孩子的标准,但品质难以量化;又有人说,加入“辨别麦子和韭菜”之类的考题,这更牵强了……
或许,以下几个思路可作为参考:
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如现代化网络教学设施、科学实验室和音乐、体育及美术设备等。同时,加强教育的城乡交流,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城乡学校的差别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搞自主招生和高考改革,农村娃是吃亏的。例如,有一次考到“标准篮球场有多大”,许多农村孩子不知道,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篮球架。高考作文题目叫《品味时尚》,不少农村娃一看就懵了,他们真不知道什么叫时尚。
改进自主招生或校长推荐标准,不要一律用“城市视野”或“国际眼光”。不同的学科按不同的标准选不同的人才,如数学,一支笔几张纸也能看出是人才,给那些暂时没有电脑、“不会说话”或“见人脸红”的农村孩子也留下一些努力的空间。
一位大学心理卫生教师曾说过,农村学生或贫困学生刚入学时,一些同学的物质富裕的确对他们造成心灵冲击,但他们很快就会自我解脱,甚至不羡慕,更不会嫉妒,他们为自己努力学习和打工谋生而自豪。但如果农村学生或贫困学生感觉到自己再努力,希望也不大时,如就业或“保研”的不公,他们心里的失落和创伤是难以弥合的。
温家宝总理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高考高招要改,但别伤了有理想、肯努力的农家孩子。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