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知错就改是一种境界

转载 2009-11-19 《江西日报》
[导读] 近几天,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了《人民日报》几篇悼念钱学森的文章。作为国人敬仰、世人尊重的科学大师,钱老永不服输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淡泊名利的思想,深深感染了世人,也给笔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钱老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其中之一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以及知错就改的严谨治学态度。 两件事情印象深刻。在上海交大时,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他发现有一个小小错误老师没
  近几天,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了《人民日报》几篇悼念钱学森的文章。作为国人敬仰、世人尊重的科学大师,钱老永不服输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淡泊名利的思想,深深感染了世人,也给笔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钱老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其中之一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以及知错就改的严谨治学态度。

  两件事情印象深刻。在上海交大时,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他发现有一个小小错误老师没有注意,于是举手说:老师,我这儿做错了。后来教授给他扣了4分;还有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钱学森写了一篇论文,其中有个小错误被一名在新疆农场农业大学工作的人发现,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钱老写了一封信。那时,钱学森已经是世界级的力学大师,但他收到信后非常重视,很快回信,并建议这位年轻人把意见写成一篇论文,在整个力学界公开这个错误。后来在钱老亲自推荐下,这篇论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了。

  钱老曾经说过一句话: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这本是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汲取教训总结经验避免以后再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明白道理有些人似乎不明白。一些单位和部门,出了错不是主动承担责任,而是相互推诿到处踢皮球;有的一味强调客观原因,就是不从主观上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还有的名人明明犯了错,却因为所谓面子问题,不敢面对,更不肯承认,甚至利用所谓专家、学者甚至权威的名头压人、忽悠人,混淆视听。前两年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事件、某知名学者在央视 “青年歌手大奖赛”现场念白字,不承认反而横加指责观众,以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创刊15周年《美文》发去贺词中“风华正茂”的茂字,草字头下面的“戊”多一点是否错误的学术界之争,就是很好的例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的一生中,不犯错误是不大可能的。爱因斯坦伟大吧,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在光电效应、相对论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他在科学探索过程中,也犯过许多错,甚至走过不少弯路。如果爱因斯坦也像我们某些人一样,在错误面前百般推诿,不面对、不解决,能够成就如此大的伟业,被尊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犯错误后的态度和措施。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态度更是一种境界问题。其实,像读别字或写错字这样的小错,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坦然承认错误,真诚感谢大家的批评并加以改正,不但不会失分、丢面子,反而会赢得谅解,更能赢得民众的敬意。就是犯了大错误,只要不是故意、不涉及原则性和国家核心利益的,应该都可以原谅。一味的推诿、狡辩甚至强词夺理,损害的就不仅仅是个人面子和名誉,还有党和人民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错误时,都能像钱老那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那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兴旺发达,钱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站在最前沿的大师级人物”的愿意,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