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民冒官折射的官场生态

转载 2009-10-27 《南方日报》
[导读] 韶关市浈江区某镇的主要干部近日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一条神秘短信:“纪委在查你,要帮忙就说一声。”当地警方透露,这是该市一名不法分子冒充纪委干部进行诈骗的拙劣伎俩,目前这名骗子已被抓获。借领导之名坑蒙拐骗,如今这档子事数不胜数。早先有报道说湖北一农民擅长“口技”,于是常年假冒领导声音,电话骗取“下属”钱财,屡试不爽,财源滚滚。后又有媒体称山东一无业游民精于“笔技”,于是屡屡模仿领导签名,“安排”多人
    韶关市浈江区某镇的主要干部近日都不约而同地收到了一条神秘短信:“纪委在查你,要帮忙就说一声。”当地警方透露,这是该市一名不法分子冒充纪委干部进行诈骗的拙劣伎俩,目前这名骗子已被抓获。

  借领导之名坑蒙拐骗,如今这档子事数不胜数。早先有报道说湖北一农民擅长“口技”,于是常年假冒领导声音,电话骗取“下属”钱财,屡试不爽,财源滚滚。后又有媒体称山东一无业游民精于“笔技”,于是屡屡模仿领导签名,“安排”多人进入党政机关任职。既然是骗子,就总有露马脚的那天,上述两名骗子最终都进了号子,韶关的骗子岂有不被抓获之理?骗子并不足惧,可怕的是骗子横行且频频得手所暴露的问题。

  骗子与受骗者之所以能够密切“配合”,皆由于一种非制度性的问题解决之道。或破财消灾,或私批条子,骗子与受骗者之间的一切交易,都遵循着官场的“潜规则”。“潜规则”越是盛行,骗子越是屡禁不绝。

  骗子层出不穷还应归罪于“潜规则”的发明者———贪官污吏。他们习惯于批条子、打招呼,习惯于运用公权力敲诈勒索。而善于察颜观色之流则极力迎合,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久而久之,这股歪风邪气就成了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的规则,民间的诈骗只不过是对这种风气的条件反射。

  假官员,既然是假的,就总有原形毕露的那天;而真官员则可能安然无恙———这正是最可怕之处。如果官场“潜规则”依旧谬种流传,个别真官员以及更多的假官员就会一同上阵,为害黎民百姓,让人防不胜防。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