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状元”变了谁的形
转载 2009-06-26
《新华日报》
[导读] 也许在看到25日报纸以前,教育部门都还相信,今年高考“无”状元,高考状元炒作将成无“米”之炊。这是因为,教育部门决定,从今年起,凡是在高考成绩中排名前100名的考生,排名都将被隐藏,考生看不到自己的具体名次,而只知道自己排在前100名。“看不到前100名的排名,社会就不知道谁是状元,媒体拿什么来炒?”然而,等他们一觉醒来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翻开25日南京各大报纸,各家媒体极尽挖掘揭秘之能事,将
也许在看到25日报纸以前,教育部门都还相信,今年高考“无”状元,高考状元炒作将成无“米”之炊。这是因为,教育部门决定,从今年起,凡是在高考成绩中排名前100名的考生,排名都将被隐藏,考生看不到自己的具体名次,而只知道自己排在前100名。“看不到前100名的排名,社会就不知道谁是状元,媒体拿什么来炒?”
然而,等他们一觉醒来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翻开25日南京各大报纸,各家媒体极尽挖掘揭秘之能事,将今年的高考文理科“全省第一”与“南京第一”翻了个底朝天,状元炒作依然故我。只不过,碍于规定,就像变形金刚一样,“高考状元”变成了“高考第一名”、“高考高分”和“疑似状元”。
“变形状元”催人深思。为抑制状元炒作,为素质教育营造宽松氛围,今年,我省教育部门规定,不宣传中高考成绩,不宣传中高考升学率,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并采取了不公布前100名具体名次等举措。没想到的是,高考分数前脚公布,媒体后脚就得到了今年状元的名单,并实施了采访。这就让人疑惑,名单是哪里来的?教育部门应该查查到底谁把名单泄露给了记者,以维护禁令的严肃性。
禁炒令一发再发,状元操作依然故我,其深层原因是高考状元炒作背后的利益追逐。对中学而言,一旦出了个状元,那就是最好的招生宣传和形象广告,拉横幅、放鞭炮无所不用,又哪会不希望媒体炒作炒作?对媒体来说,炒作状元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为媒体争取读者,增加收益。但相比之下,如果媒体不主动参与,学校再想炒作,也炒不起来,因此,媒体是高考状元炒作的主体。没禁令就明目张胆地炒,有禁令就变着法子炒,显然,“变形状元”折射媒体责任缺失和操守溃堤,“变形状元”让状元变了形,更让媒体的责任与操守变了形。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理应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确,炒作高考状元能带来眼球和利益,能争取到一些读者,但媒体的利益应该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诚然,即便不炒作高考状元,只要有高考的压力在,分数崇拜和应试教育也一时难以改变,素质教育的环境也难以宽松,但这不能成为媒体炒作状元的理由。作为媒体,应该有自己的操守,有自己的责任担当,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在高考报道中,不炒作、不猎奇,多为素质教育作嫁衣,不为应试教育作帮凶,这样才能最终赢得读者的尊重,赢得市场。
英雄难过“利益”关,媒体在利益面前未能守住自己的“担当之形”、“责任之形”也表明,除了自觉和自省,媒体也需要监督和管理。从目前看,有关部门尽管也出台了禁炒令,并宣布要“发现一起,公布一起,处理一起”,但是,怎么处罚,谁来处罚,则没有规定,以致高考状元年年炒,可至今也没有谁为此受罚。因此,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禁令的严肃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如此,“变形状元”才能遁于无形。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