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禁烟反腐”不如规范招待费用

转载 2009-05-21 《大众日报》
[导读] 5月19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京召开媒体新闻发布会,建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杜绝因烟草消费滋生的腐败现象。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指出,公款消费烟草制品,不仅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承诺,更严重的是伤害了纳税人的感情,激起了纳税人的普遍愤慨。(5月20日《羊城晚报》)呼吁政府部门带头禁烟的声音时有耳闻,最具影响的一次莫过于,在2007年11月召开的“
    5月19日,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在京召开媒体新闻发布会,建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部禁止公款消费烟草制品,杜绝因烟草消费滋生的腐败现象。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指出,公款消费烟草制品,不仅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承诺,更严重的是伤害了纳税人的感情,激起了纳税人的普遍愤慨。(5月20日《羊城晚报》)

  呼吁政府部门带头禁烟的声音时有耳闻,最具影响的一次莫过于,在2007年11月召开的“中国控烟与履约高层研讨会”上,包括卫生部长陈竺等6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一致呼吁,各级政府机关应带头禁烟,推动全国创建百分之百无烟工作场所。这一次控烟协会“老调重谈”,最大的区别在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禁烟反腐”的口号。

  以预防腐败的名义来推行禁烟,这样的理由令人五味杂陈——有些香烟腐败很容易查实,譬如号称“最牛房产局长”的周久耕落马;相比之下,某些公务用烟的潜规则很难令人察觉是否掩藏有腐败。可资例证的是,在周久耕落马之后,天价香烟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销售更加火爆,当地有关部门的解释是,这只是招待用烟。此事过后,“百官倡烟”、红头文件规定公务用烟数量等啼笑皆非的事件层出不穷,最夸张的是,江苏常州某镇政府竟然在一个月内消耗了2789包中华牌香烟。当招待烟堂而皇之地成为公务潜规则之后,如何判断其中是否夹杂腐败,又如何以反腐的名义要求政府部门厉行戒烟?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起的一项关于对公款买烟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98.76% 的网友认为政府机关不应用纳税人的钱购买香烟。毋庸置疑,绝大多数人都反对公款买烟,同样毋庸置疑的是,如果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绝大多数人反对的将不仅仅是公款买烟。实际上,无论是招待烟、招待酒,抑或是公款吃喝,其主要来源无一例外都是公务招待费,而招待费正是政府部门日常花费中随意性最大,且数目可观的项目开销之一。招待费开支日渐庞大,衣食住行无所不包,由此似乎得到了官场文化的普遍认同。只要政府部门觉得招待费是开展公务必须支付的成本,即使实现了禁烟,大不了改变一下招待内容,又何至于担心这笔钱会花不出去呢?围追堵截于招待烟或者招待酒,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这显然不是公众想要得到的结果。

  早在2006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曾明确表示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时至今日,“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信息条例》早已实施生效,有多少政府部门公开了招待费的账单呢?控烟协会囿于其自身定位,只能着眼于招待费中的公款买烟现象,然而对于旨在看到“透明财政”的公众来说,这显然远远不够——政府部门的所有花费均来自纳税人,理应建立起规范、透明的财政预算制度,削减各部门在招待环节拥有的过大“自由裁量权”。

  管好政府部门的“钱袋子”之后,自然无需担心他们将钱浪费在什么地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公众发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类的感叹,从而更加彻底地防范腐败于未然。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