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10年后可能无地可用的警示
转载 2009-05-15
《大众日报》
[导读] 在珠海市政府召开的国土资源专题会议上,直指当前珠海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如果不着力破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的瓶颈,10年后,珠海可能将无地可用。(5月14日《珠海特区报》)“土地告急、资源短缺”,这不仅是珠海一个市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全国亦同样。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各类建设日新月异,占用现有土地资源不可避免。如果不着力寻求节约和合理用地的有效途径,
在珠海市政府召开的国土资源专题会议上,直指当前珠海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如果不着力破解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的瓶颈,10年后,珠海可能将无地可用。(5月14日《珠海特区报》)
“土地告急、资源短缺”,这不仅是珠海一个市遇到的“成长中的烦恼”,全国亦同样。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各类建设日新月异,占用现有土地资源不可避免。如果不着力寻求节约和合理用地的有效途径,10年后岂止是一个珠海市将无地可用,其他地方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这是因为,我国虽有96000万公顷的土地,却只有1.3亿多公顷的耕地可为我们所用,土地资源相对面积很小,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而土地资源又不是取之不尽的,你用它一公顷就会减少一公顷。尤其是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要发展,城镇要增加,人口要增长,势必导致城市用地总量的扩大,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这种现实,如果过度扩张地粗放利用土地资源,迟早会出现无地可用的困境,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笑谈”。
据珠海市政府在召开的国土资源专题会议上通报,该市近几年又将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上马,预计到2013年耕地缺口将达8000亩以上。正是基于对土地资源的忧虑,该市把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耕地补充开发、旧工业厂房改造以及围(填)海造地等4项工作,列为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以破解土地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对矛盾难题。珠海市的做法,无疑是对解除“成长中的烦恼”的一种有益尝试,对保护土地资源大有裨益。
坚持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并重,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强调保护土地资源、不保障经济发展不行,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而片面强调经济增长也不行。只有把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两者相得益彰,实现“双赢”,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含义。因此,创新举措,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抓手,增强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传统化、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型转变,应是各级政府长期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特别要注意重用地、轻保护,重项目征用、轻复垦开发,重新增新占良田、轻存量土地利用的浪费土地、粗放用地、乱占滥用土地现象,正确处理好“惜地”与“用地”、“占地”与“补地”、“管地者”与“用地者”、“长远”与“眼前”的关系,努力提升现有用地的集聚度和土地利用率,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有效保护,促进国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保护土地资源,任重而道远。珠海市政府不仅有一种“无地可用”的危机感,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危机”中积极寻求保护土地与发展经济的举措,很是有眼光。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成长中的烦恼”能变成土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两手硬”的喜讯,也期望各地“两手硬”起来,切实保护好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