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小纠纷引发大冲突”敲响干部不作为警钟

转载 2009-04-01 《河北日报》
[导读] 酿成一死六伤惨剧的海南“3·23群体性事件”震动外界。两个毗邻的村庄,发生数千群众参与的大规模械斗,按常理想象,估计得有几代积累的宿怨和解不开的仇恨。而近日《瞭望》周刊记者在感城镇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震惊。宝上村和感城村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宝上村的村民喝茶、买菜、买肥料都去感城镇的所在地感城村,他们在感城村也有很多朋友。村民说,事实上两村之间最开始只是一些小的摩擦,如果镇政府和派出所能够及时
    酿成一死六伤惨剧的海南“3·23群体性事件”震动外界。两个毗邻的村庄,发生数千群众参与的大规模械斗,按常理想象,估计得有几代积累的宿怨和解不开的仇恨。而近日《瞭望》周刊记者在感城镇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震惊。宝上村和感城村多年来一直和睦相处,宝上村的村民喝茶、买菜、买肥料都去感城镇的所在地感城村,他们在感城村也有很多朋友。村民说,事实上两村之间最开始只是一些小的摩擦,如果镇政府和派出所能够及时处理案件、化解矛盾,就不会发生3月23日的械斗。(据《瞭望》周刊)

  一件普通的治安纠纷,最终演变成群体冲突事件,表面看是群众缺乏法律素质,而背后却隐藏着干部不作为的影子。《瞭望》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感城一些干部、干警面对群众强烈反映的社会治安问题,长期不作为,对群众之间日积月累的矛盾,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终于酿成大祸。

  海南“3·23群体性事件”是一起典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两个中学生发生矛盾,最多也就是两家人的事情,何以最后引发几千人参与?可以说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村民的不满情绪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感城镇治安状况很差,而镇政府和派出所又长期不作为。感城村村民反映说,今年以来连续在该村村民身上发生的4宗伤害案件没有得到处理。平时遇到有人盗窃、闹事,派出所抓人还不如村民积极,经常是收点钱就放了,有时候根本不出警,有时候是追着追着,眼看就要追上了,又突然停下不追了。干部不作为成了激化矛盾的催化剂。

  当前我们既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处在矛盾凸现期,年初,中央综治委副主任陈冀平坦承:“2009年将是各类社会矛盾碰头叠加的一年。”群体性事件多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冲突,但也要看到背后的干部作风因素。由于部分干部不作为,许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不少小问题拖成了“老大难”,一般性的矛盾被人为地激化。贵州瓮安、重庆万州、云南孟连等事件,均是偶然性事件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都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干部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作为。事实越来越证明,不作为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实质性的矛盾冲突。

  干部的责任心流失,是引发这种现象的根源,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着力点。有些矛盾冲突实际上并不复杂,只不过有些干部作风虚浮,责任感缺失,以漠然置之、鸵鸟心态对待群众诉求,能躲则躲,能拖则拖,以至于小事拖成大事,普通利益诉求酿成群体冲突。可以说,海南“3·23群体性事件”敲响了干部不作为的警钟,它提醒各级干部,在矛盾凸现期,一定要转变作风,积极主动,尽可能地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偶然事件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3·23群体性事件”虽然发生在海南,但对我省各级干部也有警示意义。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级干部都应当对照自己的工作,认真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类似的不作为的现象。如此,大量的社会矛盾才可能不积蓄、不发酵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才能有切实的保障。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