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引咎辞职”能否突破重围
转载 2009-03-30
《南方日报》
[导读] 广州近日召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安排,广州政府要建立引咎辞职制度,并探索公务员聘用制。对于一个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对于一个法治观念较强的现代化大都市,广州推出引咎辞职制度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全国各地引咎辞职制度纷纷变成“秀场”的时候,广州能不能激浊扬清,把引咎辞职制度真正落实下来,能不能为全国做一个表率,为“引咎辞职”正名,挽回某些地方引咎辞职制度的虚假性给老百姓带来的心理阴影?
广州近日召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安排,广州政府要建立引咎辞职制度,并探索公务员聘用制。对于一个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对于一个法治观念较强的现代化大都市,广州推出引咎辞职制度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在全国各地引咎辞职制度纷纷变成“秀场”的时候,广州能不能激浊扬清,把引咎辞职制度真正落实下来,能不能为全国做一个表率,为“引咎辞职”正名,挽回某些地方引咎辞职制度的虚假性给老百姓带来的心理阴影?值得期待。
当然,这是一场艰辛之路,突出重围肯定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从重庆井喷、密云踩踏到吉林火灾、山西黑砖窑事件以及山西矿难,引咎辞职制度已经走过了好几年的时光。一些地方领导、部门领导多有因引咎辞职制度而下台的,可惜的是,与引咎辞职制度相伴随的还有下台官员的纷纷复出。有的官员辞职后被平调到其他部门任职,有的官员是免了虚名,但拿了实利,原当什么官仍掌什么权,总之是一阵辞职风过去,一切回归故我。这与引咎辞职制度设计的初衷基本上已经背道而驰。
这样的背道而驰让老百姓异常愤怒,也异常无奈。本来一项改革措施从立意到规定,都是符合老百姓期望的,原本都指望改革能够对遏制腐败立竿见影,改变那些官场流行的所谓潜规则。没想到改革措施推出倒是推出了,却在政治利益的纠葛中,变成了应付民意的应时之举。舆论风暴过后,问责过后,潜规则依旧,咱老百姓仍然无法免于被忽悠的境地。可以说,这正是近年来导致民间泛起某些抵触改革情绪的重要原因。
但是,引咎辞职制度如果能够得到切实的实施,毕竟是一项颇有功效和威慑力的制度。制度本身是好的,坏就坏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给好制度安装上了“出逃”的“后门”。这个“后门”就是表面上实施这一制度,实际上又用“后门”来确保被问责的官员可以安全着陆,然后安全上岸,重新担任要职。美其名曰“人才不可荒废”,“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把人打死”,“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等等。问题在于,犯错误是有性质的,既然确定不能当官了,为什么还非得在官路上一路走到天黑呢?
说到底,这还是官本位思潮在作祟。好像除了当官就没有别的路了,好像当官这条路就是胜过其他路。把权力当成了利益之本,权力自然就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运行潜规则,从而让引咎辞职这样的好制度背负恶名。
广州市在引咎辞职制度备受民间质疑“作秀”的情况下,大胆启动这一制度,理所当然应以实际行动来为引咎辞职制度洗刷污名,从而率先在全国把引咎辞职制度真正落实。虽然后发,却可先至。当然,广州能否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实践来检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