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治干部腐败中的“顶门杠”
转载 2009-03-23
《河北日报》
[导读]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干部作风上的腐败现象,指出其中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工作上的“中梗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顶门杠”。我们许多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三令五申,广大群众强烈呼吁的大事、急事,由于个别私心重、作风差的干部从中作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该落实的迟迟不能落实,使多少机遇竟付之东流。一根又粗又硬的“顶门杠”把党和
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干部作风上的腐败现象,指出其中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工作上的“中梗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顶门杠”。
我们许多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三令五申,广大群众强烈呼吁的大事、急事,由于个别私心重、作风差的干部从中作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该落实的迟迟不能落实,使多少机遇竟付之东流。一根又粗又硬的“顶门杠”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与摩拳擦掌的创业者隔为两个天地,让急盼脱贫致富的群众束手无策,让多少求告无门的困难群体更如雪上加霜。基层的干部群众许多人都领教过“顶门杠”的厉害!
2009年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大张旗鼓地抓干部作风确实顺时应势,得民心、顺民意。“顶门杠”不治不行了。据有关部门调查,办理一个房地产手续,在有的省只需要不到十天的时间,而在河北则要用一年多甚至两三年的时间,盖166枚公章,涉及94项收费。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地方巧立名目、滥设收费项目,甚至在公共场所节日摆花、树木打药、垃圾站建设等,都让企业硬性缴费,连办结婚登记不送礼都拖延;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少数公务员,依仗职权吃拿卡要,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此风不除,谈何落实科学发展?“顶门杠”的后面都有部门利益的推手,“顶门杠”顶得最死最紧的地方都有最顽固的部门利益在作梗。社会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最大化,是时下某些职能部门挥之不去的阴影。某些职能部门和部门头头,把中央领导同志的告诫远远地抛到了脑后。中央领导告诫公务员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他们却反其道而行,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钱逐利的筹码。他们相互之间比的不是如何为民富民,比的看的是谁最肥,哪里最有油水。吃拿卡要、敲诈勒索的怪事屡禁不止,吓跑了多少商贾,赶跑了多少项目,搅黄了多少工程!
治“顶门杠”首先是要搞好建章立制,让某些私心重的干部难钻制度的空子。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有缺失会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可能走向反面。制度与人心是矛盾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当制度不健全,存有明显漏洞时,健全制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世界上又永远没有绝对完美无缺的制度,所以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党纪教育,也包括抓“顶门杠”这类典型。当基本的法规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纪律与风气就会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度层面的缺陷相对容易弥补,与人心及风气直接相关的时弊和腐败常常表现得很顽固,有时仅靠制度本身还不能完全改变,因为人心出了问题,好的制度也可能失灵。在腐败蔓延、纪律涣散的地方,五花八门的对策破坏政策,钻制度空子的恶性事件防不胜防,因此,建章立制与思想教育二者不可偏废。我省全面启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从制度和思想两个层面转变干部作风,以求治本之道。如此,“顶门杠”也就难有用武之地了。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