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公款出国”别在数字上打转
转载 2009-03-06
《重庆日报》
[导读] 湖南省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省政府序列部门的正厅局级、市州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正职及副市(州)长每年出国(境)不能超过1次。”同时,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压缩20%。(3月4日《长沙晚报》)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压缩政府开支的呼声显得越发强烈。在经过几起网友曝光事件后,各地针对公款出国方面的整顿措施和政策,也纷纷摆上桌面。这种趋势无疑令人欣慰。但遗憾的是,从现
湖南省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省政府序列部门的正厅局级、市州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正职及副市(州)长每年出国(境)不能超过1次。”同时,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压缩20%。(3月4日《长沙晚报》)
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压缩政府开支的呼声显得越发强烈。在经过几起网友曝光事件后,各地针对公款出国方面的整顿措施和政策,也纷纷摆上桌面。这种趋势无疑令人欣慰。但遗憾的是,从现在已经公开的种种信息来看,各地出台的政策措施依然围绕着数字上打转,这显然没有打到违规出国的“七寸”。
具体到官员每年出国(境)是一次还是两次,经费压缩20%还是50%,其实只是相对而言,我不认为有什么现实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规定官员出国每年不能超过一次,肯定力度是很大的,但问题是,力度大是否就一定合情合理?现在地方政府的外事活动很多,交流很频繁,高官出国考察的机会随手可拾。如果确有看上去很正当的名义,我看想堵也堵不住。区别无非是,把以前集中于部分人身上的待遇,分摊给其他人。这只会起到行政内部利益调整的作用,于节约开支并无多大效果。
违规出国考察的症结究竟在哪?一是审批制度的不规范,出国不可怕,但要搞清楚有没有必要出国,该一个人去还是一个团去;二是财务管理的混乱,出一次国,到底要花多少钱,事先究竟有没有一个基本的预算,相关部门有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还是花多少算多少,用到哪儿是哪儿,完全没谱,随意支配;三是监督的滞后和缺位,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官员出国的行程,事务安排,本来都是应该列入政务信息,作为考察和考核官员的标准,但现在来看,不仅公众毫不知情,就连监管部门也是一问三不知,只能在网友意外曝光之后,才做“恍然大悟”状。
事实上,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比谁都清楚。譬如在此次会议上,就提到了“我们发现有公款出国(境)的团组人员结构不合理,存在违规使用因私证件公款出国(境)现象部分党政干部借公务考察、培训、招商等名义,变相公款出国(境)旅游。有的到未经批准的国家和地区旅游;有的擅自延长在国外的停留时间用于观光旅游”———这些问题,是靠限定出国考察次数,压缩经费能解决的吗?
别老是围着“数字”打转,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只能给人一种色厉内荏的感觉。事实上,只要官员出国考察真正透明规范了,每一次出国都能经得住民意的拷问,你一年出十次又何妨呢?
责任编辑:caosong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