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视频 公告 双减 金融

冷静看待消费“开门红”

转载 2009-02-20 《大众日报》
[导读] 2月17日,国内许多媒体以“开门红”的醒目标题,报道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并称这预示着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初显。相比于2008年12月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4.9%的增速,24.5%的大幅增长确实为“开门红”。而且,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不见底、我国外贸出口下滑的形势下,消费这驾马车“发飙”加大拉动力,确实给人提精气神儿。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需要冷静对待。分析
   2月17日,国内许多媒体以“开门红”的醒目标题,报道 1月份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并称这预示着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效应初显。

  相比于2008年12月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4.9% 的增速,24.5% 的大幅增长确实为“开门红”。而且,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不见底、我国外贸出口下滑的形势下,消费这驾马车“发飙”加大拉动力,确实给人提精气神儿。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需要冷静对待。

  分析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节日消费是促使1月份销售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恰逢元旦、春节,中国人历来有“手头再紧也要欢欢喜喜过个年”的文化心理,由此促使了1月份消费额飞扬上涨。例如1月份的消费亮点是食品、烟酒、金银珠宝,其零售额分别增长28.9% 、47.2% 和29.2%,而这些商品消费都与春节有关。就是销售额实现明显增长的文化、旅游、教育、电讯等消费——这被媒体称为“标志着我国居民消费由以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也与春节黄金周有密切关系。不难看出,如果剔除1 月消费中的节日因素,其增长速度恐怕很难达到目前的数字。

  还应该看到的是,与1月份消费额增长24.5% 同步,当月全国人民币存款增长22.98% 。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月全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额中,居民户存款增加额占相当比重。也就是说,在春节期间老百姓大把花钱的时候,同时也在大把存钱。这当然有年底收入增多的原因,但同样不能忽视其更深层的原因。直接原因是,现在出台的众多加大居民保障、刺激消费的措施,在个别地方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老百姓有钱不敢花。根本原因则是老百姓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判断比较谨慎,不敢多花钱,期望手留余“粮”,以备急需。

  首月消费“开门红”让人振奋,但在特殊月份里的销售额飙升,并不能说明整个消费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折,容不得我们过于乐观。要扩大消费,使其保持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还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首先,要将各项居民保障和刺激消费的政策真正落地实施。这是当前的治标之策。截至目前,国家出台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将这些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将消除居民进行消费的后顾之忧,并直接鼓励居民去消费。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些地方被打了折扣。例如在山东的“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透露在个别地方存在“住小洋楼吃低保”现象;刺激消费的“家电下乡”政策,也存在农民买到的家电耗电多、质量差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扩大消费政策的效果。

  再次,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坚定不移保增长;而且,在本轮保增长中注重提高老百姓收入。这是治本之策。只要经济发展了,老百姓手里钱多了,自然会去消费,而且这是从原动力上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保增长,并把这种保增长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老百姓,把保增长的效果惠及老百姓,让老百姓对扩大消费充满信心,并有能力去消费。
责任编辑:caosongbing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