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一直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经济赛场上,也是一位能奔善跑、勇夺金牌的优秀运动员。但在世界为其卓越表现惊叹不已之时,中国GDP快速增长背后的结构失衡却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加剧,发展的环境成本和社会代价也日渐提高。尽管中国经济是在失衡中增长,仍要尽力保持增长。如果在若干年内不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不但不能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失衡问题,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2009年GDP必须增长8%,我们别无选择。
但结构失衡问题也必须解决。否则就会如跛足巨人,跑得越快,风险越大,总有一天会轰然倒下,悲壮地退出赛场。
刘翔能退赛,经济不能退赛。刘翔能骤然停跑,经济不能骤然减速。结构失衡的“跛足”必须治疗,但没有机会容许我们缓下来、退下来治疗,也没有人能给我们治疗。问题只能在继续奔跑中解决,而且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逆势奔跑中解决。发展引起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发展是靠发展推动的,就业是靠就业扩大的,繁荣是靠繁荣支撑的。中国经济“失衡并增长”模式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结构失衡问题不断积累,这种积累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结构失衡问题又只能在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过程中解决。
这种解决的可能是存在的。因为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长期趋势和优势都没有改变,特别是高储蓄率的保持,城市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政府宏观调控实力的增强,决定了经济快速增长中矫正失衡的正向因素也在同步增强。但决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尤其要注意不能在快跑中跌倒。这就需要在失衡矫正和快速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效控制结构失衡可能诱发的高风险,当前要尽力防范金融风险,减少资源环境破坏,化解利益冲突,确保社会稳定。从长计议,则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削弱导致结构失衡负向因素的生成基础,不断增长矫正失衡的正向因素。
落实近期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意在提振经济而不是忽视“跛足”,要注意继续解决“高增长、低就业,重外需、轻内需,财政强、保障弱”这些结构失衡带来的老问题。
在世界赛场上,中国经济这个优秀运动员,只有在持续跑中自觉、自动、自力地矫正失衡,才能始终保持强劲、稳健的前进势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